红外高光谱干涉仪参数不确定性对定标精度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高光谱干涉仪由于其多通道、大入射辐射通量的优势已经成为星载大气探测的重要仪器。红外高光谱干涉仪因结构复杂,其定标精度受到多种定标参数不确定性影响,且部分定标参数随时间缓慢变化,因此需要不定期更新。然而,在轨观测包含多种不确定性,同时一些定标参数的不确定对定标精度的影响特征具有相似性,因而如何从在轨观测中演算出合理的定标参数值一直是仪器在轨定标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论文发展了一种能够从耦合定标误差中定量同步分离多种仪器定标参数偏移量的方法,可以优化定标参数,提高定标精度。本论文以风云三号D星(FY-3D)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Hyperspectral Infrared Atmospheric Sounder,HIRAS)为例,首先建立了红外高光谱干涉仪的观测与定标仿真模型。为了精确、定量分析仪器参数变化对定标结果的影响,基于仿真模型,理论推导了定标辐射关于多种定标参数的微分演化模型,据此分别对探元参数、非线性系数以及定标源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由此建立了变分优化所必需的正演与雅克比矩阵模型。最后,根据观测定标辐射与理想(参考)辐射的偏差创新发展了基于变分原理的红外高光谱定标参数优化方法(Variational-based Calibration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Hyperspectral Infrared Sounder,Var Cal POA-HIS),并利用风云三号D星HIRAS地面真空试验和在轨数据进行了验证。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敏感性分析:对于光谱定标,探元离轴距离3σ不确定度(444μrad)导致的光谱波数偏移约10ppm,而探元半径3σ不确定度(194μrad)导致的光谱波数偏移为1.8ppm,即探元离轴距离不确定性是影响光谱定标精度的主要因子;对于辐射定标,影响长波波段的主要参数为内黑体温度,其3σ不确定度(0.06K)引起的定标亮温偏差达到0.06K;影响中波波段的主要参数为非线性系数,其3σ不确定度(0.0384V-1)引起的定标亮温偏差约为0.2-0.5K;影响短波波段的主要参数为冷屏发射率,其3σ不确定度(0.0009)引起的定标亮温偏差呈现极强的光谱特征,即在强吸收波段偏差高达0.6K,而在窗区偏差则在0.02K以内。2)Var Cal POA-HIS法在仿真数据耦合仪器误差分析中的应用:利用Var Cal POA-HIS法得到三个敏感定标参数(内黑体温度、非线性系数和冷屏发射率)的最优值,且与给定的参考值一致,精度能够达到10-4左右。对290K温度的黑体目标,在长波、中波和短波波段,定标参数最优值对应的定标精度比初始值分别提高了约0.1K、0.2-0.5K和0.05-0.5K左右。3)Var Cal POA-HIS法在HIRAS真空数据和在轨数据耦合仪器误差分析中的应用:对于真空试验数据,以已知温度的测试黑体辐射作为参考辐射;对于在轨数据,则以近重合轨道的Cr IS在轨观测为参考辐射,通过Var Cal POA-HIS法获得定标参数的最优值,并利用独立样本对定标参数的最优值进行检验。真空试验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对260.15-325.15K的目标温度,最优定标参数相比于真空试验测试值对应的定标精度在长波、中波和短波波段平均而言分别提高了约0.3K、0.3K和0.4K。在轨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对不同目标温度,最优定标参数比真空试验测试值对应的定标精度在长波、中波和短波平均而言分别提高了约1.4K、0.8K和2.6K。对于不同季节的在轨数据验证显示,最优定标参数对应的定标精度稳定,证明了最优定标参数的多季节适用性以及FY-3D HIRAS仪器在轨性能的稳定性。本文从仿真数据、真空试验数据和在轨数据三个方面阐述了利用Var Cal POA-HIS法分离耦合仪器误差的可行性,提供了一种红外高光谱仪器在轨优化定标参数的方法,进而提高红外高光谱数据辐射定标精度,更好地服务于数值天气预报。本文工作可进一步拓展研究定标参数不确定度对反演产品精度的影响,建立卫星产品精度与仪器参数的论证关系,为未来卫星和仪器指标论证奠定很好的理论基础。在仪器仿真模型、定标参数敏感性分析以及精确推演定标参数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可应用于未来红外基准载荷的工程建设和仪器研制过程,对其他星载仪器误差分析和数据精度的提高,也具有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谱模式是当今数值预报、气候变化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改进谱方法的精度、效率对数值预报的发展可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谱方法最核心的两部分,即对非线性项谱系数计算方法及半隐式时间积分格式数值计算方案的应用,全集中体现于在谱空间进行的动力过程求解上。但近三十多年来,以上两方面的研究却较少。本文新设计了一个满足大气全球能量积分守恒等基本性质的谱模式动力学求解框架,并利用此动力模式,重点研究了谱模式中
反极性电荷结构是多发在强风暴系统中的一种电荷结构配置,它在强风暴的特殊阶段出现,是强风暴中正地闪大量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往往与灾害性天气相联系,然而这种电荷结构的形成原因尚未有清晰的结论。热带气旋中也被认为有反极性电荷结构存在,而研究热带气旋的起电,也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热带气旋中闪电活动的特征。本文进一步发展了中尺度起电放电模式WRF-Electric,并利用该模式研究了强风暴和热带气旋两类天
乘车儿童的出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文章调研了儿童乘坐私家车出行时由于缺少安全监测和娱乐陪伴导致的安全隐患,指出了车内儿童交互产品设计的必要性。并以情感化设计方法为理论基础,分别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三个层面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的车内儿童的设计需求,并提出了综合安全性和娱乐性的设计实践,不仅能够优化儿童的乘车体验,更能为驾车家长提供安全感,减少儿童乘车出行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本研究在前期PCR介导的信号标签随机突变库基础上,以感染小鼠为模型,筛选鉴定流产布鲁菌毒力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布鲁菌毒力相关基因的功能,构建了一系列用于布鲁菌克隆和表达外源基因的质粒。之后,对布鲁菌一个LysR家族调控子的功能进行详细阐明,为布鲁菌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共获得56株流产布鲁菌减毒突变株,鉴定53个毒力相关基因,其中,39个是本研究中新鉴定的基因。2.注释53
本文利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III)2015-2016年土壤湿度自动站观测资料和我国自动雨量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夏季土壤湿度的动力学特征,并结合地面气象站逐日土壤温度资料,评估了多套青藏高原暖季(4-10月)土壤湿度产品(ERA5、ERA-Interim、MERRA-2、CFSv2和NOAH2.1)。主要结论如下:(1)青藏高原土壤湿度西部偏干
无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检测,还是气候变化的原因判别,都依赖可靠的长序列地面气温观测资料。目前,城市化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球陆地区域地面气温观测资料中系统误差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在我国的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所用的基础资料一般来自于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基准气候站(本文简称国家站)。已有的区域研究表明,这个观测网的地面气温资料序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系统偏差。因此,如何在全国范围
基于ECMWF再分析资料、我国台站降水和气温资料,从夏季高原季风环流系统特点出发,定义了能较好表征高原夏季风环流变化的特征指数。通过合成分析、相关分析、Morlet小波分析、曲线拟合等分析方法,分析了高原夏季风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揭示了高原夏季风强弱异常时的环流特征及高原夏季风对中国夏季气候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高原夏季风与华西秋雨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与高原夏季风的关系,并分析
伴随着我国14亿人口和大气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以及持续4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北京及其周边地区(BIV)秋冬季的持续性气溶胶污染事件(HPEs)在不断增加,并于2013年达到峰值。特别是从2013年至2017年,中国政府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称为“大气国十条”)并在2017年之前大幅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自2017年以后,是否仍会出现HPEs?以及在HPE的中期,是否还会出现PM2.5爆发性增长
本研究对3-4月龄五指山小型猪(WZSP)近交系的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进行了自体皮肤移植和异体皮肤移植的观察实验。重点观察异体皮肤移植和自体皮肤移植术后,WZSP的存活、移植皮片的存活以及移植后28天内局部和全身有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在12头雌性和雄性WZSP近交系的异体和自体皮肤移植实验的观察期间,从取皮、植皮、缝合、打包、包扎固定整个手术过程中完成顺利。所有WZSP近交系均未出现呼吸、心率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