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膜性肾病是国内外引起肾病综合征(NS)的最常见病理类型之一,以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大量免疫复合物形成伴基底膜增厚为其主要病理特征。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临床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phic MN, 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N, SMN)。IMN病因不明,多数研究认为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机制异常有关。在我国,IMN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总数的9.89%,占膜性肾病的2/3,具有发病机制复杂,病情隐匿,临床进展缓慢,迁延难愈,易复发等特点,且存在自发缓解与肾功能逐渐恶化终至终末期肾衰竭两种相反方向的倾向。目前对于IMN的治疗时机、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无统一定论,临床工作中IMN的治疗方案主要分非免疫治疗与免疫抑制治疗。非免疫治疗主要是对饮食结构的调节,血压、血脂、凝血等方面的调控。免疫抑制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或者其他免疫抑制剂,虽然该方案具有明显提高临床缓解率,延缓肾功能进展的作用,但激素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以及远期预后。目前大量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IMN在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减少西医治疗副作用、防治并发症以及延缓疾病进展方面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独特的优势。蛋白尿的发生在中医上属于精微外泄的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病机虽有不同的理解,但就其基本病机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脾失固摄,肾失封藏导致精微外漏是本病发病的基础,水湿、湿热、瘀血是导致本病迁延难愈的重要因素。导师王暴魁教授长期从事肾脏病的临床与研究,根据其多年临床经验及研究认为,IMN可归属于中医“肾风”范畴,其基本病机可责之于脾肾亏虚,风邪入肾,故IMN的治疗应以扶正祛风为主要治则,不仅要补肾健脾以扶正,还应从风论治,并自拟扶正祛风方,以扶正为基础,以风邪为切入点,治疗辨证属脾肾亏虚,风邪入肾的IMN患者,探讨风邪伤肾与IMN发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和巩固IMN临床疗效提供理论指导。本次研究通过观察扶正祛风方治疗IMN为期1年的治疗,评价本方治疗IMN辨证属脾肾亏虚,风邪入肾证的作用,探讨风邪伤肾在IMN中的致病机理,也为临床中医药治疗IMN提供更多的辨证论治思路及行之有效的方法。目的评价本方对IMN的作用,总结王暴魁教授从风论治IMN的经验,探索中医药治疗IMN辨证思路及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IMN患者,在原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予“扶正祛风方”口服治疗。疗程为1年,对比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来判断临床疗效,治疗结果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蛋白尿疗效:临床控制2例,显效20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痊愈0例,显效3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其他实验室指标:血清白蛋白升高,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脾肾亏虚,风邪入肾是IMN的基本病机2、本方能有效降低IMN24小时尿蛋白定量3、本方能升高IMN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