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互联网安全态势预测技术研究

来源 :沈阳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enfengli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网络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运行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对于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若利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传统的网络安全防御思想来提升网络及应用的安全性,只能针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被动防御。为了能预知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将被动防御转化为“主动”防御,把网络系统可能会承受到的损害降至低点,由此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不断蓬勃发展。该技术通过对多源异构数据和环境因素进行提取和评估,预测未来短期内网络整体的安全状况,提高网络管理效率。传统的层次化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利用入侵检测系统的警报信息评估计算,忽略了警报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导致评估结果不够准确、客观。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层次化态势评估模型的基础上添加模糊层。首先,在充分获取网络环境信息条件下,采用警报匹配方式衡量警报成功率这一数值;接着从警报威胁度、成功率和周期三个方面对网络安全态势影响程度上进行分析,得到它们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从服务级、主机级、系统级三个层次上,分别计算出综合警报态势值。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模型,容易出现的网络参数复杂、不能结合历史数据分析的问题,采用改进的粒子群搜索算法与带有门控结构的长短时记忆网络相结合的态势预测模型。通过合理控制输入信息和历史信息,解决原有网络的“遗忘”问题,粒子群算法能够对网络的结构和部分参数自动寻优,使网络快速收敛到全局最优。根据仿真结果可知,本文提出的态势评估模型,在消除漏报、错报信息方面取得较好效果,评估结果在全局性与准确度上相较于传统评估方法有着明显进步。本文介绍的IPSO-LSTM态势预测模型,同时与其他预测算法进行比较,IPSO-LSTM的预测精度得到提升,验证了本文预测算法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交流座谈会7月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书记丁薛祥出席会议并讲话。丁薛祥指出,两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全面推进机关党的各项建设,推动贯彻落实工作不断走深走实,机关党建发生可喜变化、取得显著成效。
期刊
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优化学生思考过程,以加强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及多元性的培养。因而,教师教学不仅要会"问",更要能让学生"发问",在互问中推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在多角度分析、评估他人观点中,提高学生批判思维能力;还要让学生在交流中思维得到发展,学会多元解读文本。
学位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问题是创新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努力创设一系列问题,以求带动学生的思考,但有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设计问题的角度往往从教师自身出发,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设立问题,忽略了从学生学情出发,为他们量身定制问题;二是设计的问题"多"而"碎",
期刊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常用原料之一,其质量优劣和工程建设效果密切相关,故而应落实建筑混凝土质量及检测工作。文章在概述影响混凝土质量因素的基础上,探究了几种常用的专业质检措施,希望能与同行分享方法经验,全面提升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质量,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升,对初中生的学科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核心素养作为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成为各阶段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对阅读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鉴于此,本文对语文核心素养做了简单的概述,分析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
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作为工程质量这一工作的保障,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或是防止造成的经济损失,确保建筑物综合构建的安全性。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具有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在地基基础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工程中以及砌体的结构工程中这些领域的运用,给出几点可行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素质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专业性人才将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决定力量。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而言,数字时代下各行业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扩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未来市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缺失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专业学习之中,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专业特点与社会需求关系告知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动力和积极性
期刊
国家间来文是国际人权法的一项重要监督机制,广泛规定在联合国和区域人权条约中。综观各项人权条约中的国家间来文程序,它们具有强制性或任择性、法律性或政治性、对应性与非对应性、公益性与自利性等特征。与国际人权法其他监督机制相比,国家间来文在程序的便利性、适用对象的广泛性、发起程序的规范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是鉴于该程序难以克服的政治化倾向,各国出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国际关系等因素的考量,很少启用这一程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