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抗大肠杆菌毒素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探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p2002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研究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和热敏肠毒素(LT)对体外培养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两种毒素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并探究了小檗碱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可为进一步研究防治大肠杆菌病的中药方剂以及成分方剂提供技术和理论基础。结果如下: 1.采用组织块贴壁法成功培养出大鼠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荧光检测为阳性,初步建立了细胞系。 2.发现LT可作用于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其形态与分泌功能的改变,这有别于肠毒素特异性地作用于黏膜上皮细胞的传统认识。 3.LPS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细胞长宽比增大,间隙变宽;LT对细胞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排列紊乱:两种毒素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均呈量效关系。 4.LPS刺激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后,NO的分泌峰值为正常细胞的2.1倍,而ET的分泌峰值达正常细胞的18.4倍,整个过程中ET/NO一直居高不下,提示LPS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主要是刺激细胞分泌大量的ET,导致微血管内皮细胞收缩。 5.LT刺激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后,NO分泌明显升高,而ET在6h内反而下降,ET/NO显著降低,提示LT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主要是引起NO升高和ET降低,导致微血管内皮细胞扩张。 6.1μg/ml可作为LPS致伤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剂量,参考作用时间为0-9h;50μg/ml可作为LT致伤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剂量,参考作用时间为0-6h。 7.小檗碱可引起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升高,提示其药理作用与保持微血管的舒张有关。
其他文献
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猪的一种以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对2 周龄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合作小组学习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
为了解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鸡群是否还能够携禽流感带毒以及病毒在免疫鸡群和非免疫鸡群中的传播规律,本课题用分离鉴定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进行了病毒在免疫鸡群和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属于疱疹病毒甲亚科水痘疱疹病毒属,分类学命名为猪疱疹病毒Ⅰ型。PRV能引起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死亡,母猪流产、弱胎、死胎,育肥猪食欲下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面临着数学教学有效性不足的现象,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不容乐观.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这抽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由紧密连锁的高度多态的基因位点所组成的位于染色体上一个遗传区域,广泛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和保守性。该基因区编码的蛋白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考体育分值逐年提升,在中考总成绩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已引起学校、学生与家长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