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II优498为材料,于2010和2011年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栽植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氮素积累与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淀粉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水稻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淀粉品质、籽粒蛋白质及矿质营养元素为生态条件、秧龄、移栽方式及其互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态条件及栽植方式的改变均导致其显著差异。2.生态条件、栽植方式及其互作效应对水稻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存在极显著的影响。日均日照时数与播种-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茎鞘物质输出率呈显著正相关;积温和日均温度则主要影响抽穗后的干物质分配及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化率。不同栽植方式,导致水稻所遇光温条件和植株空间分布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差异。3.水稻氮素积累与分配特性受生态条件和栽植方式的显著影响。日均日照时数与主要生育时期植株含氮量、氮素积累量及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呈显著负相关;氮素收获指数、氮素干物质和稻谷生产效率则与其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栽植方式下,50d秧龄移栽提高了拔节-抽穗阶段氮素积累速率和积累量,促进抽穗后叶片和茎鞘氮素转运,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氮素偏生产力和稻谷生产效率;单苗优化定抛则加快了拔节前和抽穗后氮素积累,提高植株氮素总量;单苗手插则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和偏生产力。4.两年水稻产量均以仁寿最高,郫县次之,雅安最低。较高的土壤肥力有利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提高,充足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每穗颖花数的增加,从而确保水稻增产。不同栽植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50d秧龄单苗优化定抛能有效提高仁寿和郫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并保证较高的群体颖花量,促进增产;50d秧龄单苗手插在保证较高群体颖花量的同时,促进籽粒的灌浆充实,保证雅安水稻的稳产。5.生态条件和栽植方式的改变导致稻米品质的显著差异。全生育期积温的差异导致直链淀粉含量的显著变化,日均温度、总日照时数及日均日照时数则主要影响淀粉RVA谱特性。50d秧龄移栽降低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单苗优化定抛和单苗手插则能有效改善稻米淀粉RVA谱特性,促进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6.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高产群体特征不同。在仁寿,要达到10.5t hm-2以上的高产,同时提高稻米品质,则每1hm2有效穗数应≥173.5万,每穗颖花数应>249.1,结实率≥89.5%,千粒重≥28.5g,干物质积累总量≥17t hm-2,抽穗前氮素积累量应≥147.3kg hm-2。在郫县,水稻要达到9.5t hm-2以上的产量,则每1hm2颖花数应≥33990万,结实率≥93.4%、千粒重≥30.1g,抽穗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分别≥5.9t hm-2、≥11.2kg hm-2。在雅安,当每1hm2颖花数≥36600万、抽穗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分别≥10.4t hm-2和161.1kg hm-2时,产量可达到9.0t hm-2以上。7.通过合理的栽植方式能有效的提高水稻产量,改良稻米品质。在仁寿,采用50d秧龄单苗优化定抛能显著增加抽穗前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提高抽穗后叶片氮素的转运,增加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在增产的同时,有效改良稻米品质。在郫县,50d秧龄单苗优化定抛能显著提高抽穗后水稻氮素的积累速率,提高氮素积累量,在增加水稻干物质积累量的同时,确保水稻的增产稳产;50d秧龄单苗手插和单苗优化定抛能保持较高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在雅安,50d秧龄单苗手插具有较高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效率,协调各生育阶段氮素的积累量,避免贪青晚熟现象的出现;该处理同时具有较高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降低消减值和糊化温度,保证水稻稳产的同时,改善稻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