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激励是处理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它通过管理层持股安排,使其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公司事务,从而更好地为公司长期发展做贡献。然而,已有研究表明,旨在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而设计的股权激励制度,往往会诱使管理层实施盈余管理等道德风险行为。现有学者大多探讨的是股权激励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却忽略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探讨,并且较少关注股权激励作用盈余管理的机制及其影响效果。而随着会计准则的日趋完善,利用应计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控的空间逐渐被压缩,管理层很可能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因此,研究股权激励如何影响盈余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同时考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全面考察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并从多视角探讨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效果的异质性。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盈余管理和股权激励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其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契约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探讨了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机理。同时,本文结合了不同的现实情境,分析了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效果的差异性,并提出研究假设。最后,本文以我国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容易诱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在不同情境中探讨发现:在产品市场竞争更激烈的公司,股权激励更容易诱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在外部审计质量较低的公司,股权激励更容易诱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在市场化进程较低地区的公司,股权激励更容易诱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更容易诱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本文揭示了薪酬业绩敏感性、风险承担这两条潜在渠道发挥的中介作用。
本文的贡献之处在于:第一,同时以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第二,基于产品市场压力、外部审计监督、市场化进程以及公司产权性质的治理特征,从多视角考察了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异质性影响;第三,考察了股权激励影响盈余管理的作用机制,揭示了薪酬业绩敏感性和风险承担的中介传导效应。本文从理论上补充了现有学者关于股权激励的相关研究,也为上市公司如何规范盈余管理行为并提升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为投资者如何更好地甄别和使用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以及为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监管政策提供证据支持。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盈余管理和股权激励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其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契约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探讨了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机理。同时,本文结合了不同的现实情境,分析了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效果的差异性,并提出研究假设。最后,本文以我国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容易诱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在不同情境中探讨发现:在产品市场竞争更激烈的公司,股权激励更容易诱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在外部审计质量较低的公司,股权激励更容易诱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在市场化进程较低地区的公司,股权激励更容易诱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更容易诱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本文揭示了薪酬业绩敏感性、风险承担这两条潜在渠道发挥的中介作用。
本文的贡献之处在于:第一,同时以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第二,基于产品市场压力、外部审计监督、市场化进程以及公司产权性质的治理特征,从多视角考察了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异质性影响;第三,考察了股权激励影响盈余管理的作用机制,揭示了薪酬业绩敏感性和风险承担的中介传导效应。本文从理论上补充了现有学者关于股权激励的相关研究,也为上市公司如何规范盈余管理行为并提升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为投资者如何更好地甄别和使用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以及为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监管政策提供证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