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衰退、人口老龄化状况加剧和巨额的养老基金赤字,发达国家曾经引以为傲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不堪重负,各国公共养老保障体系面临严重的支付压力。据世界银行统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突破16%,届时对养老金的需求将是目前的10倍以上。对于处于市场化和体制转轨进程中的中国,养老问题无疑更加尖锐和突出。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问题得不到根本的保障。职工迫切需要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建立起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使自己的老年生活得到良好的保障。同时,基于国家给予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支持,使得企业可以将为职工办理的企业年金的一部分支出在成本中列支,这是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直接动力。发展企业年金不仅可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更有利于缓解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目前,我国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已达4200万人,今后每年还将以300万人的速度增加。单纯依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来提供退休后的养老金,既不能维持退休后的期望生活质量,又给国家财政增加了巨大负担。因此,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满足人们对较高层次生活水平的追求;有利于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减轻政府负担。企业年金制度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的必要补充。企业年金制度在中国的正式确立始于1991年,该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构想,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此后,以补充养老保险形式存在的企业年金开始在部分行业和国有大型企业探索建立。2000年,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开展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并正式将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国企业年金的制度框架已基本确定,即统一的信托管理模式、统一的账户管理方式和统一的基金运营规则。劳动保障部作为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目前还在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企业年金问题涉及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多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由于国外企业年金制度产生的时间长,其发展演变过程也为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指明了方向。本论文首先从企业年金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入手,界定了企业年金的概念,并阐述了企业年金一系列理论基础;随后对发达国家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回顾,介绍了发达国家企业年金计划的运行模式;然后同时采用历史和现实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法,结合目前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历史的发展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研究和阐述企业年金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力图就此提出完善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对策和建议,以适应我国实践的需要,这无论是从学理方面还是政策制定方面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