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尚无理想治疗药物。能量代谢可能参与PF发病。氨基酸和脂肪代谢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氨基酸和脂肪代谢在PF发病中的变化和作用未见报道。检测外周血中氨基酸、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变化可以反映机体氨基酸、脂肪和有机酸代谢的状况。 本课题目的在于探寻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在PF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外源性纠正紊乱代谢对PF的作用。研究分二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先建立博莱霉素(bleomycin,BLM)诱导PF小鼠模型,采用LC-MS/MS技术分析外周血中氨基酸、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谱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与PF病程的相关性,期望明确与PF病理生理状态相关的动态代谢物变化;第二部分研究L-精氨酸和L-正缬氨酸对BLM诱导小鼠PF的作用和机制,为寻找新的干预和治疗PF药物提供依据。 第一部分、串联质谱分析BLM诱导PF小鼠外周血中氨基酸和肉碱动态变化目的:研究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在BLM诱导小鼠PF发病中的变化及作用。 方法:气管内灌注BLM诱导小鼠PF,于第3、7、14、21和28天,采用体重、肺系数、肺组织病理学和肺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等评价PF程度;采用LC-MS/MS技术检测外周血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谱变化,并采用Pearson方法分析氨基酸和酰基肉碱与PF发病的相关性。 结果: ①BLM诱导PF小鼠体重明显减轻,肺系数和HYP含量明显升高。 ②气管内灌注BLM小鼠第3天,肺内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第7和14天,炎性细胞大量浸润,少量胶原沉积;第21和28天,胶原大量沉积,肺泡结构破坏。 ③BLM诱导PF小鼠外周血中部分氨基酸及比值随病程呈现动态改变:第3天,Ala、Tyr、Arg、Orn、Pro、Pro/Orn和Orn/Cit降低,Asp和Cit增高;第7天,Arg降低,Cit和Orn/Arg升高;第14天,Ala、Phe、Arg、Pro/Orn和 Glu/Cit降低,Cit、Orn、Pro、Orn/Arg、Cit/Arg、Orn/Cit和Cit/Phe增高;第21天,Ala和Gly降低,Leu、Orn、His、Pro、Orn/Cit和His/Phe增高;第28天,Phe和Gly降低,Asp、Cit、Orn、Pro、Pro/Orn、Orn/Cit、His/Phe、Trp/Phe、Cit/Phe和Glu/Phe升高。 ④BLM诱导PF小鼠外周血中部分酰基肉碱及比值随病程呈现动态改变:第3天,C12-OH、C12DC、C16:1、C16-OH、C16:1-OH、C3/C2和C16-OH/C3升高;第7天,C12DC和C16:1降低;第14天,C4-OH、C3/C2、C3DC/C4和C4-OH/C2升高,C6/C3、C12/C3和C16-OH/C3降低;第21天,C0、C2、C3、C4、C4-OH、C4DC、C5、C5-OH、C8:2、C12DC、C14:1、C14:2、C18、C18DC和 C14:1/C16升高,C16/C2、C16/C3、C14-OH/C3和C16-OH/C3降低;第28天,C3、C8:2、C10、C12、C12-OH、C12DC和C14升高;C4/C2、C4/C3、C5-OH/C3和C6/C3降低。 ⑤部分紊乱氨基酸和酰基肉碱与 PF发病有相关性。其中,Arg和C16-OH/C3与病程、肺系数、肺HYP、肺泡炎和纤维化评分均具有相关性。 小结: ①BLM诱导PF小鼠,3天为急性炎症期、7和14天为炎症与纤维化交界期,21和28天为纤维化期; ②外周血中氨基酸、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随PF病程发生动态变化,提示复杂的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异常可能参与PF发病; ③LC-MS/MS分析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动态变化可能为PF预测、诊断、病程活动性监测及治疗转归提供新的实验室依据。 第二部分、L-精氨酸和L-正缬氨酸对BLM诱导小鼠PF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精氨酸(L-Arg)和正缬氨酸(L-Nor)对BLM诱导小鼠PF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BLM诱导PF小鼠,并灌胃给予NS、L-Arg、L-Nor和L-Arg+L-Nor处理。于第3、14和28天,分析小鼠体重、肺系数、肺HYP、肺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LC-MS/MS技术检测血中Arg、Orn、Cit和Pro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血中γδT、Th17和Tregs细胞变化;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肺NO含量、iNOS、TNOS和Arginase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肺iNOS与Arginase2蛋白表达。 结果: ①L-Arg和L-Nor合用治疗PF小鼠14和28天可逆转体重减轻、降低肺系数与肺HYP含量,还可明显减轻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和胶原沉积、降低肺泡炎和纤维化评分,且作用强于单用L-Arg和L-Nor。 ②L-Arg和L-Nor合用3、14和28天可显著改善PF小鼠血中Arg、Cit、Orn、Pro、Orn/Cit、Pro/Orn的紊乱。 ③L-Arg单用和合用L-Nor3、14和28天均可显著改善BLM诱导的Th17、Tregs和Tregs/Th17变化,L-Nor单用28天可改善PF小鼠外周血Th17、Tregs和Tregs/Th17变化。 ④L-Arg单用和合用L-Nor3天可显著升高肺NO含量,L-Arg和L-Nor合用作用强于L-Arg单用。 ⑤L-Nor单用14天可抑制Arginase活性和Arginase/TNOS,L-Arg和L-Nor合用3天可降低增高的iNOS和TNOS活性和升高Arginase/TNOS,14天可显著降低Arginase活性和Arginase/TNOS。 ⑥PF小鼠3天肺iNOS蛋白量增高而Arginase2蛋白量降低,14和28天肺iNOS蛋白量变化不明显而Arginase2蛋白量显著增高;单用L-Arg可明显降低小鼠3天肺iNOS蛋白量,L-Arg和L-Nor合用对肺Arginase2蛋白量有调节趋势作用。 小结:L-Arg和L-Nor合用具有显著地抗PF作用,可能与纠正PF病程中Th17、Tregs和γδT细胞调控的Th1/Th2平衡异常,以及调节鸟氨酸循环中Arg经NOS和Arginase的代谢平衡有关。 结论: ①BLM诱导PF小鼠,3天为急性炎症期、7和14天为炎症与纤维化交界期,21和28天为纤维化期。 ②外周血中氨基酸、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随PF病程发生动态变化,提示复杂的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异常可能参与PF发病; ③LC-MS/MS分析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动态变化可能为PF预测、诊断、病程活动性监测及治疗转归提供新的实验室依据。 ④L-Arg和L-Nor合用具有显著地抗PF作用,可能与纠正PF病程中Th17、Tregs和γδT细胞调控的Th1/Th2平衡异常,以及调节鸟氨酸循环中Arg经NOS和Arginase的代谢平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