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质谱分析BLM诱导PF小鼠血中氨基酸与肉碱动态变化及精氨酸和正缬氨酸抗PF作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mh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尚无理想治疗药物。能量代谢可能参与PF发病。氨基酸和脂肪代谢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氨基酸和脂肪代谢在PF发病中的变化和作用未见报道。检测外周血中氨基酸、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变化可以反映机体氨基酸、脂肪和有机酸代谢的状况。  本课题目的在于探寻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在PF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外源性纠正紊乱代谢对PF的作用。研究分二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先建立博莱霉素(bleomycin,BLM)诱导PF小鼠模型,采用LC-MS/MS技术分析外周血中氨基酸、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谱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与PF病程的相关性,期望明确与PF病理生理状态相关的动态代谢物变化;第二部分研究L-精氨酸和L-正缬氨酸对BLM诱导小鼠PF的作用和机制,为寻找新的干预和治疗PF药物提供依据。  第一部分、串联质谱分析BLM诱导PF小鼠外周血中氨基酸和肉碱动态变化目的:研究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在BLM诱导小鼠PF发病中的变化及作用。  方法:气管内灌注BLM诱导小鼠PF,于第3、7、14、21和28天,采用体重、肺系数、肺组织病理学和肺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等评价PF程度;采用LC-MS/MS技术检测外周血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谱变化,并采用Pearson方法分析氨基酸和酰基肉碱与PF发病的相关性。  结果:  ①BLM诱导PF小鼠体重明显减轻,肺系数和HYP含量明显升高。  ②气管内灌注BLM小鼠第3天,肺内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第7和14天,炎性细胞大量浸润,少量胶原沉积;第21和28天,胶原大量沉积,肺泡结构破坏。  ③BLM诱导PF小鼠外周血中部分氨基酸及比值随病程呈现动态改变:第3天,Ala、Tyr、Arg、Orn、Pro、Pro/Orn和Orn/Cit降低,Asp和Cit增高;第7天,Arg降低,Cit和Orn/Arg升高;第14天,Ala、Phe、Arg、Pro/Orn和 Glu/Cit降低,Cit、Orn、Pro、Orn/Arg、Cit/Arg、Orn/Cit和Cit/Phe增高;第21天,Ala和Gly降低,Leu、Orn、His、Pro、Orn/Cit和His/Phe增高;第28天,Phe和Gly降低,Asp、Cit、Orn、Pro、Pro/Orn、Orn/Cit、His/Phe、Trp/Phe、Cit/Phe和Glu/Phe升高。  ④BLM诱导PF小鼠外周血中部分酰基肉碱及比值随病程呈现动态改变:第3天,C12-OH、C12DC、C16:1、C16-OH、C16:1-OH、C3/C2和C16-OH/C3升高;第7天,C12DC和C16:1降低;第14天,C4-OH、C3/C2、C3DC/C4和C4-OH/C2升高,C6/C3、C12/C3和C16-OH/C3降低;第21天,C0、C2、C3、C4、C4-OH、C4DC、C5、C5-OH、C8:2、C12DC、C14:1、C14:2、C18、C18DC和 C14:1/C16升高,C16/C2、C16/C3、C14-OH/C3和C16-OH/C3降低;第28天,C3、C8:2、C10、C12、C12-OH、C12DC和C14升高;C4/C2、C4/C3、C5-OH/C3和C6/C3降低。  ⑤部分紊乱氨基酸和酰基肉碱与 PF发病有相关性。其中,Arg和C16-OH/C3与病程、肺系数、肺HYP、肺泡炎和纤维化评分均具有相关性。  小结:  ①BLM诱导PF小鼠,3天为急性炎症期、7和14天为炎症与纤维化交界期,21和28天为纤维化期;  ②外周血中氨基酸、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随PF病程发生动态变化,提示复杂的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异常可能参与PF发病;  ③LC-MS/MS分析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动态变化可能为PF预测、诊断、病程活动性监测及治疗转归提供新的实验室依据。  第二部分、L-精氨酸和L-正缬氨酸对BLM诱导小鼠PF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精氨酸(L-Arg)和正缬氨酸(L-Nor)对BLM诱导小鼠PF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BLM诱导PF小鼠,并灌胃给予NS、L-Arg、L-Nor和L-Arg+L-Nor处理。于第3、14和28天,分析小鼠体重、肺系数、肺HYP、肺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LC-MS/MS技术检测血中Arg、Orn、Cit和Pro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血中γδT、Th17和Tregs细胞变化;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肺NO含量、iNOS、TNOS和Arginase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肺iNOS与Arginase2蛋白表达。  结果:  ①L-Arg和L-Nor合用治疗PF小鼠14和28天可逆转体重减轻、降低肺系数与肺HYP含量,还可明显减轻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和胶原沉积、降低肺泡炎和纤维化评分,且作用强于单用L-Arg和L-Nor。  ②L-Arg和L-Nor合用3、14和28天可显著改善PF小鼠血中Arg、Cit、Orn、Pro、Orn/Cit、Pro/Orn的紊乱。  ③L-Arg单用和合用L-Nor3、14和28天均可显著改善BLM诱导的Th17、Tregs和Tregs/Th17变化,L-Nor单用28天可改善PF小鼠外周血Th17、Tregs和Tregs/Th17变化。  ④L-Arg单用和合用L-Nor3天可显著升高肺NO含量,L-Arg和L-Nor合用作用强于L-Arg单用。  ⑤L-Nor单用14天可抑制Arginase活性和Arginase/TNOS,L-Arg和L-Nor合用3天可降低增高的iNOS和TNOS活性和升高Arginase/TNOS,14天可显著降低Arginase活性和Arginase/TNOS。  ⑥PF小鼠3天肺iNOS蛋白量增高而Arginase2蛋白量降低,14和28天肺iNOS蛋白量变化不明显而Arginase2蛋白量显著增高;单用L-Arg可明显降低小鼠3天肺iNOS蛋白量,L-Arg和L-Nor合用对肺Arginase2蛋白量有调节趋势作用。  小结:L-Arg和L-Nor合用具有显著地抗PF作用,可能与纠正PF病程中Th17、Tregs和γδT细胞调控的Th1/Th2平衡异常,以及调节鸟氨酸循环中Arg经NOS和Arginase的代谢平衡有关。  结论:  ①BLM诱导PF小鼠,3天为急性炎症期、7和14天为炎症与纤维化交界期,21和28天为纤维化期。  ②外周血中氨基酸、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随PF病程发生动态变化,提示复杂的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异常可能参与PF发病;  ③LC-MS/MS分析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动态变化可能为PF预测、诊断、病程活动性监测及治疗转归提供新的实验室依据。  ④L-Arg和L-Nor合用具有显著地抗PF作用,可能与纠正PF病程中Th17、Tregs和γδT细胞调控的Th1/Th2平衡异常,以及调节鸟氨酸循环中Arg经NOS和Arginase的代谢平衡有关。
其他文献
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为常用的补气固表药,质量以栽培的蒙古黄芪为好。现药材主要来源于规模化人工种植,所以品质优良的黄芪种源是保证黄芪产量和质量前提条件和直接保证。目前种子市场中常有伪品扁茎黄芪和紫花苜蓿的种子充斥市场。为防止误用伪品种子,以及因地制宜的选用正品黄芪种源,本实验从正伪品种子的外观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性质方面以及从分子水平对两种正品黄芪种子及其伪品进行了鉴别研究。方
目的: 探讨H1受体阻滞剂扑尔敏、H2受体阻滞剂法莫替丁联合应用治疗幽门结扎胃溃疡、乙酸致胃溃疡的疗效。 方法: 采用幽门结扎致胃溃疡模型、乙酸致胃溃疡,大鼠随机分为五
新开流遗址1972年发掘以后,相关的专门研究文章较少,所以有必要在已发表考古材料的基础上,对新开流文化的分布、内涵特征等作一探讨性研究。新开流遗存的典型特征有装饰鱼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