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语写作研究表明非英语母语作者常常在日常写作中剽窃他人的作品,但是很少有研究系统地调查二语语境下学术写作中的剽窃现象。因此,本文从Pennycook(1994,1996)提出的综合观的角度出发,试图详细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中的文献引用情况并探讨可能引发剽窃的原因及对策。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文本研究。笔者随机选取10篇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并从中抽取样文作为语料,随后将各样文中的引文尽可能多地和其出处进行对比,并标记其引用类型。最后笔者统计了各引用类型出现的频率并计算了和原文重复文字所占的比例,从而大致了解了剽窃的类型和程度。第二部分是实地调查。笔者用民族志的方法深入采访了10名英语专业应届硕士研究生,了解了他们在论文写作中使用文献的情况及对剽窃的看法。研究表明中国学生英语论文中的剽窃现象十分普遍。在所有和原文对比过的引文中,有77.3%是不规范的。所有样文都有剽窃的嫌疑,平均每篇有71%的引文不规范。此外,大约有80%的不规范引文和原文有70%以上的相似性。平均而言,每篇样文中和原文重复的语句占对比过的引文的80.4%以及整篇样文的35.4%。实地采访显示剽窃是和多种因素相关的复杂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启发式理论模式,认为可以从文化、语言、环境以及情感四个方面来理解中国学生英语学术论文中普遍出现的剽窃现象。具体而言,文化因素指中国学生在集体主义文化影响下倾向于将别人的观点集体化从而扩大其所有权;语言因素包括中国学生有限的英语能力及学术写作本身对作者较高的语言要求;环境因素指学生的学习研究环境,中国学术界剽窃造假泛滥,学风浮躁,同时学生也缺乏足够的关于如何引用文献的教育;情感因素指中国学生学术写作中的特殊情感,包括由于学术环境的影响而滋生的对剽窃无所谓的态度,遇到困难产生的懒惰思想,以及对建立作者自我以及二次引用的说服力的担心。本研究对于理解二语学术写作中的剽窃现象,提高学生的学术规范意识,以及促进二语学术写作教学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