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两种颈前路术式治疗连续性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组医师行颈椎前路减压术的39例连续性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组(第1组,21例);颈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长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组(第2组,18例)。比较2组之间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差别、临床疗效(按Odom标准评定)、X线上Cobb’s角、颈椎生理曲度(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变化、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评分(JOA)分级法对脊髓功能评分(脊髓功能改善率RIS)以及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骨融合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Odom临床效果分级进行评价,两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Cobb’s角、颈椎生理曲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Cobb’s角、颈椎生理曲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Cobb’s角、颈椎生理曲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加重情况,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功能评分方面两组间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中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第2组中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为88.89%,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出现1例因手术切口感染造成的螺钉松动,手术取出后随访6个月未见内固定物松动移位,第2组出现2例钛网移位,其中1例术后即刻及随访的6个月均存在钛网下端上翘及螺钉拔起,另1例术后即刻查颈椎X线提示钛网上端轻度翘起,因患者存在较多并发症,出院后未获得随访。结论:对于连续性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可有效的改善颈椎生理曲度,使其更接近于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行颈前路融合,减少术后钛网移位、翘起、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