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发展轨迹及当代价值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wer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所做的全部努力与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的总和。它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种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质的提升与飞跃,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概念写入党代会报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正名”,并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可以理解为,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全面发展而形成的关于生态文明价值、目标和实现方式的科学认识与理论概括。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执政实践经验与治国方略的系统化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文的写作主要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发展轨迹为主线,以深入挖掘理论演变的背景为着力点,试图梳理出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发展轨迹。并通过剖析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由此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提高的命题。  文章由引论、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引论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创新和不足、文章结构与研究方法。  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影响与未来进行了展望。  正文部分由五章内容构成,其中:  第一章“生态文明与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概念阐释”,对生态文明的涵义、特点和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对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概念、内容和基本特征进行了界定。为全文明确了概念基础与研究范畴。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指出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借鉴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的结果,从理论方面而言吸收了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当代主流生态理论等诸多学说的精华。从实践层面而言,在世情和国情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可供借鉴的教训,亦是党的生态文明理论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资源。  第三章“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轨迹”,采取以时间维度为纵线、以空间事件为横线的“立体式”阐述方法展开。即从时间承继角度将整个过程分为“政策”阶段(1949-20世纪80年代初)、“国策”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1994)、“战略”阶段(1994-2007)和“文明”阶段(2007至今),将每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发展进行横向排列与综合分析,进而探寻与展现这一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其中,国家明确提出两个“国策”、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理论为划分不同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执政视角解读”,从执政视角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现实意义,其关于生态文明价值、目标和实现方式的理论概括与实践践行,是党执政理念提升的现实反映,显示了党执政能力的增强和执政水平的提高。  第五章“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当代价值”,指出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从学理角度看,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从国家角度看,有利于推动生态建设实践、促进社会生态化发展;从世界角度看,有利于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新世纪各国文明间的交流。  综上所述,本着顺应、引领历史发展潮流,以及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中国共产党在深入认识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理论创新和自身实践,与全世界人民一起向着生态文明的目标努力奋进。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有生命力的理论,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必将会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世界文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其他文献
“现任官辄自立碑”是明清刑律《礼律》中的条文,其来源为唐宋律中的“长吏辄立碑”律条。该条文主要规范的是官员在其任职地为自己歌功颂德,树碑建祠,以期声名远播的行为。该律
本文以反思自由的实质作为切入点,通过考察比较我国和域外诉讼离婚条件立法,探寻当前社会条件下婚姻家庭运行的客观规律,突破了以往局限于“感情破裂”或“婚姻破裂”概括标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