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本在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实力的资源型城市出现了难以解决的危机。资源型城市由于其在自然资源上的优势,使得城市的发展多依赖于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形成以资源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虽然这种产业曾在一段时间内推动了国家与社会建设,但是在可开采资源日渐匮乏的前提下,资源型城市不仅面临巨大的经济增长与产业转型压力,其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威胁,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条件下,资源枯竭型城市应运而生,而泸州市即是这类特殊城市类型中的一员。 泸州市在其发展中遵循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一般规律,阶段性特征极为明显。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早期阶段,泸州市所拥有的天然气、矿石资源极为丰富,城市的化工工业与能源工业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站稳了脚跟,但是资源也成为这类产业与泸州市发展的禁锢。2012年,泸州市正式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泸州市政府开始加强了对本市在产业转型上的重视程度,试图在支柱性产业资源枯竭后,依然保持泸州市在社会的稳定和谐与经济的长远发展,力求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 泸州市政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与传统产业的改造等一系列手段,泸州市经济实现了稳步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依赖于资源型产业,导致泸州市的产业转型并不顺利,需要应对接替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完善、体制创新、制度改革等多方面的问题。另外,由于泸州市的劳动力主要集中于资源型产业,因此产业转型也对泸州市的就业市场与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巨大的风波。由于缺少总体规划,泸州市的产业转型陷入了僵局,如何有效展开产业转型工作,稳定社会发展成为泸州市下一步工作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泸州市在产业转型上的成效,本文采取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从泸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入手,分析总结了泸州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且就泸州市在产业转型上采取的政策与手段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本文还采取了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模型建立的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从宏观的角度评估了泸州市在初涉产业转型后,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从而更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泸州市目前产业转型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还就泸州市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包括:颁布有效政策,提高政府服务性;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培育替代产业发展,促进主导产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