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Dixon改良序贯法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实时引导腰麻在下肢手术的MLAD(MinimumLocalAnaestheticDose,最小局麻药剂量)及其95%CI(95%ConfidenceInterval,95%置信区间)。
方法选择施行下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7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Ⅲ级,身高153~185cm,体重45-80kg,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0.75%罗哌卡因组)、Ⅱ组(0.5%罗哌卡因组),每组30例。采用Dixon改良序贯法进行研究,将I组0.75%罗哌卡因初始剂量定为16mg,序贯法给药阶差为1.5mg。若第一例患者,麻醉效果“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剂量;若麻醉效果“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的剂量。麻醉“有效”的定义为:蛛网膜下腔注药后20min内感觉阻滞平面到达T10平面,并且维持时间大于60min;否则定义为“无效”。Ⅱ组(0.5%罗哌卡因组)初始剂量定为18mg,序贯法给药阶差为1.5mg,余同I组。记录患者感觉阻滞到达T10平面时间、高于T10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围操作期生命征变化、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不同时间点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
结果I组0.75%罗哌卡因:MLAD是17.176mg及其95%可信区间是(95%CI=16.276mg~18.124mg),II组0.5%罗哌卡因:MLAD是20.192mg及其95%可信区间是(95%CI=19.256mg~21.174mg)。运动阻滞维持时间I组长于I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阻滞到达T10平面时间、感觉阻滞高于T10平面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实时引导下腰麻在下肢手术中,0.75%罗哌卡因和0.5%罗哌卡因都能起到良好麻醉作用,0.5%罗哌卡因使患者运动阻滞时间更短,有助于患者早期活动,加速康复。
方法选择施行下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7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Ⅲ级,身高153~185cm,体重45-80kg,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0.75%罗哌卡因组)、Ⅱ组(0.5%罗哌卡因组),每组30例。采用Dixon改良序贯法进行研究,将I组0.75%罗哌卡因初始剂量定为16mg,序贯法给药阶差为1.5mg。若第一例患者,麻醉效果“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剂量;若麻醉效果“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的剂量。麻醉“有效”的定义为:蛛网膜下腔注药后20min内感觉阻滞平面到达T10平面,并且维持时间大于60min;否则定义为“无效”。Ⅱ组(0.5%罗哌卡因组)初始剂量定为18mg,序贯法给药阶差为1.5mg,余同I组。记录患者感觉阻滞到达T10平面时间、高于T10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围操作期生命征变化、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不同时间点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
结果I组0.75%罗哌卡因:MLAD是17.176mg及其95%可信区间是(95%CI=16.276mg~18.124mg),II组0.5%罗哌卡因:MLAD是20.192mg及其95%可信区间是(95%CI=19.256mg~21.174mg)。运动阻滞维持时间I组长于I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阻滞到达T10平面时间、感觉阻滞高于T10平面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实时引导下腰麻在下肢手术中,0.75%罗哌卡因和0.5%罗哌卡因都能起到良好麻醉作用,0.5%罗哌卡因使患者运动阻滞时间更短,有助于患者早期活动,加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