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化”政策对健康状况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n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中国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能将人口增长控制在目前的水平,极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国多年来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近些年来推行的“一胎化”政策。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逐步推进,它给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露出来,如人口老龄化、“失独老人”等社会现象越来越明显,而且,强制性的“一胎化”政策也饱受人性化发展的争议。因此,对于“一胎化”政策的认识说法不统一,存在着两个极端。有些人认为,“一胎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人口压力,在控制人口膨胀、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应当继续严格执行“一胎化”政策;但还有些人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力的强盛,“一胎化”政策的实施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利益效用已经处于严重边际递减的状态,甚至就某些方面而言已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此它也是近来人们一直诟病的一项措施,认为应当放宽甚至取缔“一胎化”政策。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在最近几年的“两会”上,呼吁放开“一胎化”政策的提案也是层出不穷。不可否认,在“一胎化”政策实施之后,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在这项基本国策推行之后,“独生子女”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的典型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健康而言,它既是人类生活追求的本质,也是人类生产必要的人力资本,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身体健康已经不仅仅只是微观个体所应关注的议题了,同时也是宏观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无论是从个人层面还是国家、世界层面,都应该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一胎化”政策实施前后出生的人群,现在所处的年龄段为35岁左右,他们正是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换个角度来说,其身体健康状况决定了健康人力资本的积累情况,影响着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状况,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收入和家庭的正常运转,还直接关系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然而,在“一胎化”政策全面推行的大环境下,所倡导的“少生”是否一定意味着“优生”?“质量-数量替代”的关系是否存在?本研究通过将“一胎化”政策实施前和实施后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进行比较,对其健康水平的差异进行系统分析,以期能够找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对于独生子女健康问题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往往基于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并且,就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由于种种限制,导致所选样本范围较小,因而结论也可能存在着较大差异,甚至可能与事实相悖。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指标进行比较,得出较为稳健的结论,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本文计划从以下方面对“一胎化”政策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第一章是绪论。本章主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框架以及研究的价值所在,对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论文的研究思路等进行简单介绍,最后提出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二章是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演变。这里主要是对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背景、发展历程及实施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本章首先对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口政策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然后主要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一胎化”政策的提出背景和发展历程、实施情况,以及由此导致的独生子女的总体现状做一个系统的介绍。第三章是研究综述及相关概念。本章主要介绍国内外学者对于独生子女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健康行为的研究成果的综述,并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做一个简短评述,然后提出本文将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是对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健康行为各个概念的理清和界定。由于目前对于身体健康的标准尚无统一的认识,因此本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综合阐述。第四章是“一胎化”政策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基于中印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本章内容将“一胎化”政策实施前后(1979年前后)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进行比较,选取自我肯定指标(包括是否经常对自己缺乏信心、是否经常觉得自己没价值、是否逃避困难和问题),精神压力和抑郁指标(包括精力集中程度、精神压力情况、是否觉得郁闷和抑郁),以及其他指标(包括幸福感、对别人的信任程度、风险偏好性等)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衡量指标,构建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控制相关变量后,根据实证模型得出的回归结果,对主要变量的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检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并得出相关结论。第五章是“一胎化”政策对独生子女生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基于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入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在此部分研究中,首先选取不同的生理健康衡量指标,包括身高、BMI、慢性病患病情况、两周患病情况、年住院情况、自评健康状况等,对这些指标进行细化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一胎化”政策实施前后(1979年前后)的两组人群的生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并得出最终结论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第六章是“一胎化”政策对独生子女健康行为的影响——基于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入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根据研究需要与实际情况,此部分以抽烟情况、喝酒情况、身体锻炼情况、年体检次数以及主动了解医疗保健知识的情况作为健康行为的衡量指标,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进行比较分析。第七章是“一胎化”政策对健康的影响机制探讨。本章通过对前面实证分析和国内外文献综述的总结,对“一胎化”政策对独生子女健康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第八章是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章首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做一总结,通过对以上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及健康行为指标的实证研究,得出可靠有效的结论。然后,基于本文的研究发现对目前我国实施的“一胎化”政策进行评价,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最后,对本论文的研究不足做出说明,并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本文的创新与实际价值:本研究首次用实证的方法将“一胎化”政策对人们健康状况的长期影响进行了细化研究,加入了具体患病情况、医疗服务使用、心理健康状况、健康行为等各项指标。除此之外,本文还结合了健康人力资本理论,探讨了“一胎化”政策对健康、健康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层级影响。本研究从健康视角出发,试图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估计“一胎化”政策对人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健康行为的影响,通过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本文拟采用的主要数据为全国范围的微观数据,选取的样本为“一胎化”政策实施前后五年的样本,而不是目前通常使用的少年儿童的样本,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更能看出“一胎化”政策对身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此外,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中的各项关键指标均为受访者本人回答,而此前一些关于少年儿童的研究中,许多指标均由目标人群的家长或者老师代为回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目标人群自身的感受,精确性不高。综合这些因素来看,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多可靠的事实依据。
其他文献
实时经济中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过时,为支持实时保证,必须对传统审计模式进行创新。持续审计方法提高了审计过程的效率和效益,从而支持了实时保证。持续审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的数量以及规模的增量,而是依赖于对知识和信息的积累与应用,所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拥有较高综合知识和技能的人
在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构建城乡建设一体化新格局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加速推进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城乡现代化交汇融合的必然趋势。文章首先
马克思自由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价值观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人民性的基本精神,是对社会主义基本性质、基本精神和发展方向的重要表达.马克
<正>我们2004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紫癜肾8例,应用大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而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紫癜肾诊断依据:(1)
为加强水路运输行政管理工作,保障公民水路运输行政权益,维护水路运输市场秩序,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路运输资源,提高水路运输行政许可实施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通过对实施水
经济全球化这个概念,给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在这样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企业的优势渐渐弱化,高新技术企业在许多领域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领头
教养方式决定孩子的未来教养方式包括四大方面:身教,你自己怎么为人处事;对子女的期望,你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教养态度,你是严厉、打骂,还是民主;家庭环境,如果家庭气氛不
随着网络购物的盛行,网络口碑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传播学的5W理论为基础,从口碑传播参与者、口碑信息和口碑传播渠道三个方面构建网络口碑效应影响因素模型,并以性别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大量的投资,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对相关理论和文献深入研究,分析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