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机械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驱动型产业,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周期密切相关。中国装备制造业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也是中国走出去较早也较好的产业。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经历了过去高速增长的快速发展期后,自2012年开始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的转型期。中国市场从跑马圈地的增量市场变成零和博弈的存量市场,海外市场冷热不均,欧美成熟市场恢复向好,新兴经济市场持续下滑,中国企业面临国际化瓶颈。中国企业在本土直面跨国企业的全球化竞争业内企业都面临需求不振、产能过剩、库存和应收账款高企的处境。本文利用产业经济、公司战略和财务分析的方法研究柳工在转型期内的战略,具体以结构-行为-绩效的产业经济范式对中国工程机械开展了行业分析,审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以战略-会计-财务-前景的财务分析框架对柳工开展了竞争分析和公司分析,研究柳工在转型期内的战略调整,并回顾了卡特彼勒及小松两家标杆企业的全球发展历程以及在华发展战略,梳理美国企业卡特彼勒作为行业全球领导者的发展历程和在华布局,研究其百年发展如何平滑经济周期及行业周期性影响,梳理日本企业小松作为行业全球后来居上者的发展历程和在华布局,研究其如何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全球化转型,探讨标杆发展历程对柳工的借鉴与启示。最后面对国内成为存量市场、欧美市场成为海外市场增长动力以及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对柳工在转型期内的战略调整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