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枇杷实生苗的叶片与根系为试材,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研究低温胁迫对枇杷地下部与地上部超微结构及生理代谢的影响。1低温胁迫对枇杷幼苗超微结构的影响枇杷幼苗叶片在5℃、3℃低温胁迫下,叶绿体、线粒体、液泡等细胞器能够维持基本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质膜、液泡膜完好,没有破裂现象发生,叶绿体、线粒体双层膜结构仍清晰可见,说明枇杷幼苗能够适应5℃、3℃、0℃低温胁迫,短时间内冻害较小或无冻害现象,随着时间的延长枇杷小苗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冻害。枇杷小苗在-3℃、-5℃低温胁迫下,12h时就出现细胞质膜破裂,叶绿体完全解体,线粒体膜结构丧失,嵴消失,这说明枇杷小苗在-3℃、-5℃低温胁迫下受到较为严重的冻害,是不可逆的,很难再恢复到正常状态。枇杷根系在5℃、3℃低温胁迫下,根系细胞质膜完好无损,膜系统结构清晰;线粒体双层膜结构仍清晰可见,嵴结构完整,内部结构没有太大变化;液泡单层膜没有受到损害。根系在0℃胁迫下,原生质膜已经受到破坏,变得模糊不清,液泡膜结构皱缩;在-3℃、-5℃低温胁迫下,根系原生质膜、液胞膜均受到严重破坏,原生质体浓缩为一团,很难再恢复到细胞正常结构状态,上述现象说明根系在零下温度受到冻害,也表明根系不能忍受-3℃低温胁迫。超微结构的变化与对低温胁迫信号敏感程度有密切相关性,同一温度不同时间对细胞器的损伤是不同的,同一温度对不同器官损害不同。以上结论发现,根系对低温更为敏感。2低温胁迫对枇杷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枇杷幼苗叶片在5℃、3℃、0℃低温胁迫下PMP、MDA含量先增大后减小,SOD、CAT、POD活性先增大后减小,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脯氨酸、蛋白质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维持较高浓度,表明枇杷对5℃、3℃、0℃低温逆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3℃、-5℃胁迫下PMP、MDA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小,保护酶活性受到抑制,脯氨酸、蛋白质含量较高,而-5℃胁迫的PMP、MDA含量大幅度增加,保护酶活性受到严重的抑制;5℃、3℃、0℃、-3℃、-5℃胁迫下,C/N比先急剧增加后下降,这表明根系受低温胁迫吸收N的能力降低,使其向上运输的N源减少,但后又下降,这又说明地上部的光合作用受低温胁迫下降,消耗增多。枇杷幼苗根系在5℃、3℃、0℃低温胁迫下PMP、MDA含量先增大后减小,SOD、CAT、POD活性先增大后减小,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脯氨酸、蛋白质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维持较高浓度,表明枇杷幼苗根系对5℃、3℃、0℃低温逆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3℃、-5℃胁迫下PMP、MDA含量呈一直增大的趋势,保护酶活性受到抑制,脯氨酸、蛋白质含量一直升高;5℃、3℃、0℃、-3℃、-5℃胁迫下,而地下部根系C/N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地上部光合作用降低,根部受低温胁迫,向上运输N源功能受阻所致,C/N比均呈下降且在对照(CK)之下。本研究论文所取得的结果对枇杷种植的气候条件和种植区的划分提供了理论参考,在果树生产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