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之乡是国家授予具有尚武之风传统的地市级以下的单位,同时政府、社会和群众支持和参与武术事业并形成一定的规模,规范有序的的普及、推广和传承武术,在该省、市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武术之乡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发展武术活动、培养武术人才、展示特色技艺、传承传统武术的重要平台;对于中国武术的传承、发展和昌盛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本研究以砀山县的武术发展变迁为对象,主要利用田野调查法、访谈、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在这一变迁过程中,砀山县的武术的发展变化,为有“武术之乡”之称的砀山县,对其武术活动发展的变迁提供一个微观的个案图景。在这一变迁过程中,本研究探讨作为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武术之乡——砀山县,武术的发展,在社会、环境、经济与历史背景的促使下如何演变。追溯其历史,造就砀山县人民的习武之风,从50年代初武术开展的繁荣景象,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是由于自古以来砀山县就有尚武光荣历史传统,社会而步入90年代中后期的低迷现象,以及现今的武术活动在逐步复苏,在这一系列变迁过程中,武术如何在社会发展、国家政策、外来文化、物质生活生产条件与居民思想观念改变等多因素影响下发生演变的原因。存在的不足有财政预算不足,场馆问题,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武术习练人群两级分化较大,武术六进工作进展不明显,尤其是进乡镇、机关、企业的工作、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不充分等问题。针对不足提出的对策为砀山县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丰富日常武术活动赛事等;督促六进工作的开展进度;结合砀山县的“梨花节”为武术之乡做宣传。在当前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砀山县开展群众武术的方式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武术产业的引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注重武术传承,增加习练网点,培养更多的武术专业人才,增加武术习练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