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汽车减振器半物理仿真系统能够模拟汽车行驶时减振器所处的真实工况,利用试验台对减振器实物进行实时加载。该系统不仅可以对减振器进行整车级的性能匹配研究,还能进行阻尼可调减振器控制策略的研发,具有数学仿真和实车试验无法比拟的优点。减振器半物理仿真系统在减振器未来的研发道路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减振器半物理仿真系统实际应用的可靠性及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系统本身的性能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为了便于开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减振器半物理仿真系统能够模拟汽车行驶时减振器所处的真实工况,利用试验台对减振器实物进行实时加载。该系统不仅可以对减振器进行整车级的性能匹配研究,还能进行阻尼可调减振器控制策略的研发,具有数学仿真和实车试验无法比拟的优点。减振器半物理仿真系统在减振器未来的研发道路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减振器半物理仿真系统实际应用的可靠性及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系统本身的性能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为了便于开展后续研究,首先对减振器半物理仿真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并对系统运行的实时仿真平台进行了搭建。之后完成了减振器伺服试验台的参数设计及模型建立,并对其进行了性能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负载参数变化对伺服系统频率响应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为了模拟随机路面激励信号,首先利用滤波白噪声法建立了单轮路面激励模型,并通过相干性计算得到了四轮激励模型。之后建立了汽车动力学系统模型,包括1/4车辆模型和七自由度整车模型,为后文对单角及四角减振器半物理仿真系统的分析奠定了基础。为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建立了基于1/4车辆模型的单角减振器半物理仿真系统模型,分别分析了幅值衰减和时间滞后两种因素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在研究幅值衰减因素的影响时,对与其等效的阻尼系数变化同时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时滞因素的影响时,使用帕德二阶近似方法对时滞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解算和分析,利用根轨迹法得到了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结论。之后应用能量耗散理论就滞后时间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补充了幅值变化和时滞因素同时存在时的影响。最后,对基于整车模型的四角减振器半物理仿真系统进行了仿真,证实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提升系统精度及稳定性,对系统误差来源及精度补偿方法进行了分析,针对幅值衰减和时间滞后两类问题设计了两种精度补偿方法。首先对伺服试验台进行了三状态控制器的设计,从而消除系统的幅值衰减,并大幅减少时间滞后。之后基于时域外推法对常时滞及变时滞补偿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该控制方法的开环及闭环校正效果进行了验证。最后,应用两种控制器进行综合补偿,通过仿真分析证明了补偿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疫情防控期间,网络直播教学首次大规模、成建制、高并发地出现在公众视野,相关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不断涌现。梳理了网络直播教学的本质、价值意蕴和已有教学模式研究,从教学模式的三大支柱——教育思想及理论、教学活动关系与进程、教学环境及支持出发搭建了网络直播教学模式的“三层七维度分析框架”,并据此构建纯线上型高校网络直播教学模式,以期促进网络直播教学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的持续完善。
6-DOF轴耦合式路面模拟试验台是目前最典型的汽车疲劳试验设备,能够对车轮进行六个方向的力或力矩,并通过模拟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承受的力,准确地反映出车辆的多向应力状态,达到模拟试验的要求。由于车体-轴系耦合实验平台是一个非线性耦合的系统,其各个通道之间的耦合特性对其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给控制带来了困难。本文对轴力耦合试验中的耦合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轴耦合道路模拟试验系统的设计指标、系统组
伴随着“新基建”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步伐,各行各业都在和AI相结合,加速实现企业的智能化转型。自然语言处理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将其与合同文本相结合实现办公自动化可以达到合同智能审查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合同文本的命名实体识别任务,结合合同文本的特殊性,重点研究基于深度学习和词汇增强的合同文本命名实体识别,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目前合同文本命名实体识别的研究中,缺乏高
液压技术在传动与控制方面有重要作用。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的发展,促进了液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液压阀在液压系统中起控制压力和流量的作用,是影响液压系统性能的关键元件。二维阀是一种新型的液压阀,利用滑阀的两个自由度,在同一个阀芯上实现了先导级和主阀的功能,具有性能稳定、抗污染能力强、结构简单等优点。本文以三位四通二维阀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稳态温度场和累积的瞬态温度场。温度会引起液压油粘度的变化
复杂网络控制是近几年复杂网络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过去的复杂网络控制研究中,若存在一组适当的控制信号可以在有限时间内驱动系统达到指定的最终状态,从而控制整个网络,则该网络被认为是可控的,符合可控性理论的要求,并将最少驱动节点数量视作控制成本。计算复杂网络可控性需要精确的网络模型,但大型复杂网络系统建模困难,很难准确搭建符合网络可控性研究所需要的精准模型。因此,如何从复杂网络系统中获取可用的数据并实
潜射导弹是是战略核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隐蔽性、机动性好,生存能力强,便于实施战术突击的特点,而变深度发射又是潜射导弹的先进发射技术,常见的一种方法是采用燃气-蒸汽式发射,本论文将对该发射方式进行研究,并设计研制变深度发射能量调节半实物仿真验证系统以供海军工程大学学员教学使用。首先,对整个发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马丁-侯状态方程,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列写内弹道的能量方程、状态方程和
人体姿态估计旨在从图像和视频中检测人体关键点,以此实现对图像中的人类活动的理解和人体姿态识别。使用堆叠沙漏网络进行重复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采样过程,能够获取到不同尺度的图像特征,进而完成2D人体姿态估计任务。在此基础上,使用图卷积算法与堆叠沙漏网络相结合,可实现对人体骨架的重建,以得到3D人体姿态。然而,在深度模型中,对特征图的下采样-上采样过程中,面临着多尺度信息利用不足和识别的三维关键点与实际
人工光合成装置是一种利用微流控芯片研制的针对二氧化碳转换和氧气制备问题的光合作用反应装置,其利用光能催化二氧化碳与水生成氧气的光合反应过程,为了能够保证微流控芯片中的正常反应,并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实现高效的能量和物质转换,需要控制进入微流控芯片的液体驱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压电控制气体的流量比例控制微阀,结合压电陶瓷的体积小、响应快、分辨率高、输出力大、功耗低等优点,以实现流体控制微阀流量的连续输出、
外骨骼与人体下肢进行实时交互时,人体下肢的刚度在不断发生变化,采用传统的基于关节力矩或者是位置控制算法的刚性作动器无法很好复现与环境交互的动力学规律,实际行走表现为机械僵硬并不流畅。而从仿生学的角度出发,基于人体下肢拮抗肌肉刚度和力矩变化特性,采取能够分离力矩曲线和刚度曲线的仿生变刚度柔性驱动器,能够提高与人体在动态交互过程中人机协调性能,进一步改善助力效果。本课题内容为下肢髋关节变刚度助力驱动器
随着汽车的普及以及工业互联网、5G等技术飞速的发展,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越来越炙手可热,实现自动驾驶的核心即为根据当前车辆状态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而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正是由智能体与环境交互,反馈获得奖励,再做出下一步的动作决策,循环往复,最终实现自主决策的目标。本文将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应用于自动驾驶控制决策的研究中,并用TORCS仿真平台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