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制一种热敷袖带,通过其在老年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观察自制热敷袖带对老年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探索其对预防老年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以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病区120名老年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于手术室中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患者从手术室回病房后输液侧肢体不进行热敷。试验组患者从手术室回病房后立即对输液侧肢体采取自制热敷袖带进行热敷,直至手术室中留置的静脉留置针拔除。热敷部位为输液侧前臂,温度设置为40℃,每次热敷30min,每两个小时热敷一次,直至当天输液完毕。两组患者均使用迈克大夫非接触红外额温计于术后刚回病房时、手术当天输液完毕、术后第一天输液前后、术后第二天输液前后测量两侧肢体前臂的皮肤温度,记录静脉炎、堵管发生情况以及留置时间、舒适度和疼痛评分情况。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平α=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的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采用c2检验。两组患者输液侧肢体皮肤温度变化的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两侧肢体皮肤温度变化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堵管发生情况采用c2检验和Kruskal Wallis检验,留置时间、舒适度及疼痛评分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一般资料: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年龄、BMI、手术相关资料、输液量以及留置针留置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皮肤温度变化的情况:(1)两组患者输液侧肢体皮肤温度变化情况中,试验组患者输液侧肢体皮肤温度三天内均上升,上升温度分别为(2.70±0.65)℃、(0.53±0.48)℃和(0.35±0.39)℃,对照组患者输液侧肢体皮肤温度于手术当天上升(1.57±0.82)℃,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下降(0.23±0.51)℃和(0.09±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两侧肢体皮肤温度变化情况中,手术当天、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试验组输液侧温度上升分别为(2.70±0.65)℃、(0.53±0.48)℃和(0.35±0.39)℃,未输液侧温度上升分别为(2.08±0.63)℃、(0.36±0.54)℃和(0.19±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患者两侧肢体皮肤温度变化情况中,手术当天对照组输液侧温度上升(1.57±0.82)℃,未输液侧温度上升(1.97±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对照组输液侧肢体皮肤温度分别降低(0.23±0.51)℃和(0.09±0.35)℃,未输液侧肢体皮肤温度分别升高(0.29±0.64)℃和(0.16±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的比较,试验组发生静脉炎4例,静脉炎分级情况均为1级,静脉炎发生率为6.7%,对照组发生静脉炎12例,其中1级静脉炎9例,2级静脉炎3例,静脉炎发生率为20.6%,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4.794,P<0.05),两组静脉炎发生程度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H=4.979,P<0.05)。4.两组患者术后第一天堵管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959,P>0.05),术后第二天堵管程度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H=2.284,P>0.05)。5.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比较,试验组患者留置时间(53.60±4.67)h长于对照组(50.43±7.96)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拔除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1.263,P>0.05)。6.两组患者舒适度的评分,对照组舒适度评分为(0.31±0.46)分,试验组的评分为(0.12±0.32)分,舒适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18,P<0.05);两组患者疼痛的评分,对照组疼痛评分为(2.10±1.92)分,试验组为(0.81±1.18)分,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823,P<0.05)。结论1.手术后患者输液侧肢体使用自制热敷袖带进行局部热敷,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肢体温度的恢复,对肢体进行保暖,减少肢体的冰凉感。2.老年患者术后使用自制热敷袖带对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进行局部热敷,可减少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对堵管的改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3.自制热敷袖带可提高患者输液期间的舒适度,减轻因输液刺激等引起的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