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合并动静脉瘘的发病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合并动静脉瘘的患者共12人,所有病人均行静脉顺行造影及动脉造影明确诊断,根据造影结果分别选择手术结扎动静脉瘘、栓塞动静脉瘘、髂静脉支架植入术、自体大隐静脉耻骨上转流术的治疗方法,所有病人均好转或治愈出院,通过门诊下肢血管彩超、双下肢肢围测量、CTA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通过描述性统计及t检验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合并动静脉瘘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总共有1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合并下肢动静脉瘘的患者,其中男8人,女4人,年龄从38岁到84岁,平均年龄(62.07±13.62)岁,以老年为主,与我院收治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平均年龄(51.23±14.53)岁具有统计学差异(t=-2.146,P=0.032);临床症状上以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表现为主,其中肿胀占100%,疼痛占46%,色素沉着占54%,溃疡占31%,无局部震颤及心力衰竭症状出现;3例患者自深静脉血栓形成起为持续性肿胀,无再发肿胀症状出现,其余9例患者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后再发肿胀的症状,中间间隔时间为2周-2年,平均4.5个月;动静脉瘘发生均发生于左下肢,每个患者动静脉瘘支从单发到多发数量不等,以多发为主,动静脉瘘的好发部位为动静脉分叉处。行髂静脉支架植入3人次,行栓塞治疗的8人次,行自体大隐静脉耻骨上转流的5人次,行动静脉瘘支结扎的1人次,经过治疗所有病人症状均好转出院;通过随访,5例患者行8次栓塞治疗,其中两人最后改用其他治疗方式,栓塞治疗的复发率为62.5%,行自体大隐静脉耻骨上转流及髂静脉支架植入的8例患者症状改善良好,术后3个月B超检查动静脉瘘的血流量较前明显减少,栓塞治疗、自体大隐静脉耻骨上转流与髂静脉支架植入均能改善患者下肢肿胀症状,其中自体大隐静脉耻骨上转流与髂静脉支架植入效果均等,均较栓塞治疗效果好。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合并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为主,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往往被掩盖,临床上容易导致误诊,下肢血管B超是一个很好的筛选检查。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有:①病变均发生于左下肢,②老年是本病的一个危险因素,③下肢肿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④所有患者均合并左髂静脉梗阻,⑤动静脉瘘多为多发,且无明显瘘支显示。治疗上直接关闭动静脉瘘支的治疗特别是栓塞治疗效果差,容易复发,此类患者治疗上应首选解除髂静脉梗阻,降低静脉高压,自体大隐静脉耻骨上转流术与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在治疗效果相同,均优于栓塞治疗。左下肢DVT合并原发性或继发性髂静脉梗阻可能是本病的病因,深静脉血栓与静脉高压在动静脉瘘形成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具体形成机制尚需动物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