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土地的自然属性表现在土地是由诸如空气、土壤、水、生物、沙砾、岩石、矿物这些自然物质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土地的社会属性与人类的行为活动有关,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土地的行为过程中发生的,并承载在土地这一实体上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土地利用景观是深受人类行为活动影响的景观类型,人类行为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直接作用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影响区域的土地利用景观,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行为也受到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制约,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根据人类活动行为的目的、动机和行为人的利益诉求,可以将土地利用活动的参与者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主体类型。土地利用过程的变化正是这些土地利用主体的行为与土地利用环境相互交互的结果。尽管这些土地利用主体的意图和目的是不能被直接看见的,但是人类的活动行为都是具有一定的目标和意图的,行为结果通常也会留下一定的痕迹,从而可以对外显现出来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推知土地利用参与者的思想、意识以及心理。本文正是以土地利用行为为主线,通过系统研究这些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主体的行为表现特征、行为决策方式和特点、以及其各类主体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在土地利用主体行为博弈分析的基础上,将具有“自下而上”研究思路的多智能体建模方法引入到土地利用空间决策行为的分析中,最后对湖北省宜城市进行实证研究,模拟土地利用决策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研究的结论及所揭示的规律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了依据,促进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学科相交叉的特点,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归纳、模型建立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吸取地理学、土地科学、行为科学、智能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于土地利用行为的研究中。首先本文深入探讨了政府、组织和个人三大行为主体的土地利用行为的价值取向、行为特征、行为选择方式和行为规范机制,并以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为例,详细分析了土地利用决策行为过程,宏观上初步构建了土地利用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然后本文详细分析了土地利用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土地利用违规行为和土地利用规划决策行为的博弈分析模型,用以探讨政府、用地单位和用地个人的土地利用行为空间博弈均衡策略的产生机制,以及他们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违规行为博弈过程中:①政府一但发现违规行为,作为理性的政府会对用地单位的土地利用违规行为从重处罚,以弥补在监督行为中发生的监督成本;②用地者违规的收益大于处罚的力度时,则用地者一定会选择违规行为;③惩罚力度越大,用地者违规的概率越小;④监督成本越大,用地者违规的概率大。而对土地利用规划决策行为的博弈分析发现政府通常处于规划的主导地位,拥有较大的决定权利,企业组织的规划影响力次之,农民通常处于劣势状态,对其他规划决策主体的影响很小,这就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了在土地利用决策过程中农民利益经常被忽略的原因。接下来,本文在对多智能体建模技术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主体的行为特征,提出了一个基于多智能体的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决策行为模型框架,认为土地利用主体的内在行为是由信念、愿望、意图和事实/规则等状态决定的,并通过感知、决策行为产生的。论文对土地利用系统、土地利用智能体和环境进行数学形式的描述,详细分析了土地利用智能体行为的观察感知行为过程、信念愿望意图生成的过程和最终的土地利用行为决策过程。最后,以本文研究的模型为核心,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开展了实例应用研究,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决策过程的模拟。首先对实验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实验区不同行为主体的土地利用行为特征。接着结合实验区的实际情况,对实验区模型条件的设置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运用该模型模拟实验区内政府、企业和农民三大土地利用行为主体在拥有同等决策权利情景下和政府主导决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决策行为的结果,并对模拟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情景下得到的模拟结果所表现出的土地利用发展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情景1下模拟得到的新增建设用地比情景2下模拟得到的结果更分散些,并且情景1下企业和农民决策过程中产生的效用值总体上要高于情景2,而情景2下政府的效用值都高于情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