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金融体系平稳运行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银行业是金融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变为有质量的稳健增长,经济具有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资产价格出现大幅的波动,例如,2018年上证指数由1月24日的3599.47点跌倒10月18日的2486.42点,指数下跌1113.05点,跌幅达31%,在岸人民币价格由2018年年初的6.2上升至2019年9月的7.2,涨幅达16%,资产价格剧烈波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体系平稳运行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银行业是金融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变为有质量的稳健增长,经济具有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资产价格出现大幅的波动,例如,2018年上证指数由1月24日的3599.47点跌倒10月18日的2486.42点,指数下跌1113.05点,跌幅达31%,在岸人民币价格由2018年年初的6.2上升至2019年9月的7.2,涨幅达16%,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的背后蕴含着资金的频繁流动,严重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由历史经验可知,在金融危机前、中和后,都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因此,研究资产价格波动对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研究资产价格波动对中国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时,都是针对大型商业银行,将大型商业银行作为中国商业银行的代表。但是现实情况是2018年第4季度,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负债总额和大型商业银行负债总额的比值为0.84,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比值为0.83(数据来源为银保监会官网),由这两组数据可知,用大型商业银行代替中国银行业整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将中国商业银行脆弱性用大型、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来测算中国商业银行的脆弱性。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完善,股份制商业和城市银行经营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每类银行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经营属性,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几乎很少学者研究资产价格波动对中国每类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各类商业银行脆弱性。
本文首先分析每类资产价格波动对中国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机理,然后对商业银行整体以及不同类别的商业银行的脆弱性进行测度,得出具体的商业银行脆弱性水平,最后运用实证去研究资产价格波动对中国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在实证过程中,研究对象为整体、大型、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本文的数据截取2005年第1季度至2018年第4季度。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三类资产价格波动中,人民币价格波动对中国商业银行整体脆弱性的冲击最大,其次是房价波动,股价波动冲击最小;股价波动和人民币价格波动对三类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冲击和对中国商业银行整体脆弱性的冲击相近,而在房价波动对其脆弱性的冲击上,股份制商业和大型商业银行表现一致,城市商业银行面对房价的冲击,在脆弱性的影响方面几乎没有影响。
最后本文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商业银行应建立风险隔离机制;监管机构应对商业银行进行分类监管。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股市股价崩盘现象频发。政府为了稳定市场出台了相应的干预政策,但许多以往行之有效的政策纷纷失效,甚至连降准降息这种百试百灵的政策也开始失效。这一状况在2015年的股市大崩盘中尤为明显。政府资金直接干预股市即“国家队”入市救市应运而生,该措施在实施初期确实有效的阻止了市场下跌,但其是否真的能抑制股价崩盘还需进一步研究。研究资金型政府干预能否有效抑制股价崩盘,可以为未来稳定股市、对抗崩盘风险
在我国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经济新常态和“双创”热潮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各地创业投资和创业企业的数量快速增加。作为经济重要增长点的科技创新成为主流,科技型创业企业数量在短短四年内实现了惊人的增长,我国掀起了科技创新创业的高潮。与传统创业企业相比,科技型创业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科技创业企业逐渐成为创业投资关注的焦点。虽然已有学者研究创业投资对创业企业绩效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杠杆率对资产价格变动、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有人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本质是上一场杠杆率不断上升引发的危机。对比国内,中国宏观经济杠杆率自2008年一路飙升,到2017年底10年间累计增长达144%,增速超过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前宏观杠杆率增速水平。在中国经济杠杆率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着部门间杠杆率失衡的结构性问题。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位居全球主要
股票市场作为一国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其高效运行对于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关于股票市场上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一直以来也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且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和理论模型。近几年伴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与金融市场的联动性也不断加深,中国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有效地实现在经济系统当中应发挥的作用,决定了整体国家经济系统及政策传导机制的运行效率。另外,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攀升,针对贫困地区展开的扶贫工作力度与广度持续提高,贫困人口同样得到良好控制。然而经济飞速增长背后,收入差距问题在所难免,不少社会问题随之诞生。人力资本理论尝试以贫困主体角度入手,剖析贫困出现原因,指出人力资本匮乏引发的能力落后,正是贫困问题持续恶化的罪魁祸首。人力资本理论指出,职业培训属于人力资本投资范畴极具价值的组成形式,能够有效提升个人劳动生产率,进而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依赖于市场的庞大和体制的优越性,一方面依赖于人口红利带来的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城市的快速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向城市聚集,高房价作为城市本身的负外部性符号之一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注意,与此同时,职工工资逐年递增与部分大中城市的人口流出同时存在。工资决定理论指出生活成本、市场规模、产业结构均会对工资有影响,住宅本身的二重性指出房价受需求、供给和城市发展期望的影响,多项学者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周期长的特性,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而发展科技金融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科技金融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河南省也制定了科技金融相关规划和纲要,为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政策扶持。提升河南省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对于河南省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及实现产业化,从而推动河南
老挝革新开放以来,国内的贸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目前,中国是老挝的最大外来投资国,也是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虽然中国与老挝的双边贸易在近些年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其中贸易成本的变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基于此,本文站在老挝的角度分析了贸易成本对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的发展的影响。 作为老挝留学生基本,我基于中老双边贸易的基本情况,本文运用文献
随着中国实体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将资源投入到金融市场中,通过持有金融资产来寻求短期收益,引起了社会与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今,实体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并且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单个公司持有规模,都依然呈现上升态势,其所产生的市场效应也越来越显著。 电子信息行业是中国的战略新兴行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去年以来的贸易战更是表明了中国必须依靠自身大力发展该行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金融体系不断深化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不断加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如RQII机制的建立、沪港通开通、QFII/QDII额度不断提高等。但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机制调整改革,都会给极端金融风险传播提供更多机会。 本文以金融机构尾部风险为切入点,借助复杂网络模型研究金融机构之间的尾部风险水平和关联情况,构建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