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后,中国的能源能否支撑2020年的GDP比2000年再翻两番的发展目标成为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问题。在中国,能源和经济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 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究竟要依赖于什么? 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变、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是否有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这些都是应该深入研究并回答的问题。
本文以能源消费为分析主线,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等多种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重点检验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三大产业各自的能源消费与增加值进行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检验,验证不同产业的能源与经济关系。运用LMDI方法(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对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进行分解分析,以判断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三者之中哪个才是引起能源消费下降、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国内总量范围和第二产业内,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成因,而能源消费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成因,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与产业增加值之间不具因果关系,第二产业和第一、三产业在能源经济因果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差别,说明了不同产业中能源消费的不同特征。从GDP与能源消费总量的脉冲响应图可知,能源的消耗本身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很小(虽然经济增长总是伴随能耗的提高),当能源增加时,反而可能阻碍后期经济发展。能源受GDP-个标准差变动的影响会持续较长时期。从能源消费的增加一般可以推测出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经济的增长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费为其提供动力,但是基于能源的有限,早期的过度开发必然会使后期的可使用量减少,要保证我国经济保持现今的增长势头,必须开发新能源,扩大新型能源的利用范围,提高利用率。
本文分别从产业角度、工业内行业角度、区域角度对能源消费进行LMDI分解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无论是在产业层次、工业内部的行业层次还是区域间经济结构变动,结构调整都没有成为能源强度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中国能源强度下降的动力,主要来自产业(行业)内、各区域内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因此,在今后发展中,要大力降低能源消费和单位能耗,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还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着手来降低能耗。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工业化趋势明显,要避免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膨胀,从结构调整来降低能耗的余地还是比较大的。而我国的区域能源消费的不同特征也说明要对不同经济区域制定不同的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