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MBS)属于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最先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构筑住房金融二级市场的主要途径。 MBS是一种结构性融资行为,是指金融机构把缺乏流动性的住房抵押贷款,依据不同期限、利率、偿还方式进行重新组合形成资产池,并通过担保等形式进行信用增级,最终将其转变为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出售和交易的证券。MBS首先可以帮助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机构将缺乏流动性的长期贷款转变为现金资产,提高了流动性;其次,MBS将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通过资本市场分散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再次,MBS丰富了资本市场上投资产品的种类和期限结构,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最后,MBS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参与主体,因此MBS的发展还有助于推动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 中国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并从1998年以后开始快速发展,截至2006年底中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已达到2.27万亿元。现阶段,中国住房抵押贷款同样面临着流动性差、贷款与负债业务的收益和期限不匹配等问题,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然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并不是没有风险的。2007年4月4号,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标志着美国房地产次级按揭抵押债券危机的爆发。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不仅波及到房市和债市,而且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蔓延,屡次引起市场的恐慌和股市的暴跌,甚至迫使各国央行数次向信贷市场注入流动性进行干预。这充分说明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能蕴含着的巨大风险。 本文试图从中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具备的条件和存在的风险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全文在结构安排上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第二部分是对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概念的界定,并简要介绍证券化的流程,资产证券化涉及的几个重要参与主体,以及资产证券化的意义。第三个部分是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情况的简要描述,分别为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两个部分进行介绍。第四个部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采用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分为国内文献和国外文献两个部分。国内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证券化应选择的模式,和中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的障碍和风险等几个方面。国外文献的整理则主要集中在对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研究,通过对次级债危机原因的分析为中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参考。 第三章主要是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必要条件的分析。首先是对必要条件的罗列和介绍,重点讨论了适合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特征、证券化对参与主体的要求和证券化对法律法规的要求;然后分析了中国现阶段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其次,是对“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的案例分析,从该证券化产品的资产池、参与主体和发行情况等方面来分析和验证中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所具备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主要是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的分析。首先是对四类十种主要风险的介绍,并且分析了中国是否存在该类风险,以及该类风险在中国的表现形式。然后是对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案例分析,重点从利率变化、房地产泡破、金融创新和信用评级等几个角度对次级债危机进行了讨论,试图通过分析导致次级债危机的因素为中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五章是中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相关建议和对策。第一部分是针对本文不断提及的法律风险,就中国应如何完善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重点集中在债权债务关系的转让、SPV的建立和税收中性等方面。第二部分是在借鉴国外发展资产证券化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政府在证券化发展初期应发挥积极作用,表现为政府信用的适当介入、加强对证券化的金融监管和对资本市场的建设三个方面。第三部分是根据前文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的分析,对证券化参与主体,主要是发起人、SPV和信用评级机构,应如何切实履行职责和防范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