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分析基本医保和进一步提高肺结核患者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的新政策下,我国结核病医疗费用保障水平,明确政府在传染病治疗中的责任,建立多渠道筹资模式,促进传染病医疗费用筹资模式公平、合理、持续发展。[方法](1)调研对象:典型县市的卫生行政、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民政局负责人、严格按临床路径完成治疗的普通肺结核病患者。(2)抽样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湖北省某市随机抽取3个调查县,每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对完成疗程的普通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2012年264例,2015年275例。(3)收集资料:政策性文件、医保补偿数据、医疗救助数据;患者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就诊经历和相关支出、经济负担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意见和建议等;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4)研究方法:利用UHC框架,从覆盖人群、覆盖项目和保障程度三个维度比较基本医保政策和新政策下肺结核患者医疗费用保障水平;从疾病经济负担(灾难性卫生支出相关指标)、公平性、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四个方面比较保障效果;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对结核病医疗费用筹资的认知/意愿、立场、行为现状。[结果](1)新政策下,免费诊疗政策的覆盖人群、覆盖项目和保障程度均无变化;医保覆盖人群减少,保障项目有所增加,新农合实际住院报销比例由52%(对全体患者的整体实际补偿比为54%)增加到65.7%,门诊费用报销比例由23.2%提高到80%;医疗救助保障对象和保障项目未扩大,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96%-100%。(2)疾病经济负担:虽然新政策对肺结核患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大幅提高,但由于人均医疗总费用上涨42%,导致人均自付总费用并未下降,其中确诊前人均自付医疗费用上升33%,确诊后人均自付住院和门诊费用分别下降36.7%和42.5%。肺结核患者直接非医疗费用负担较大,新政策后上涨30%。基本医保政策下,患者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从保险前的57.2%下降到45.2%,最贫困组和最富裕组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分别为47.2%和40.4%;新政策下,发生率从保险前的74.6%下降到46.6%,贫困组和最富裕组的发生率分别为70.7%和20.8%,发生率和平均差距的集中指数从-0.025变为-0.18,公平性变差。新政策下,患者治疗依从性从81%提高到96%,感到满意患者由41.4%上升至67.8%。(3)利益相关者访谈结果:卫生主管部门、患者和民政部门政策实施意愿较强;定点医院对新政策积极性一般;由于对医保基金管理成本和基金稳定及公平性都产生一定影响,医保部门新政策实施意愿较差。[结论](1)我国大部分地区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障、免费药和医疗救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肺结核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但未参保患者被排除在外,肺结核患者专科医院治疗且以门诊治疗为主的特点导致患者实际补偿比低于新农合平均水平,同时免费药实施效果不好,医疗救助保障水平高但受益面窄。针对性政策的缺乏可能抑制患者医疗需求。(2)新政策主要通过医保筹资,扩大医保患者保障项目,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但患者实际医疗费用保障水平提高程度有限,疾病经济负担仍然较重。首先,新政策覆盖人群和保障项目仍然有限,应进一步扩大保障人群和项目,提高可及性;其次,实际报销比与政策报销比仍有差距,同时报销水平过高,刺激患者医疗需求释放,可能引起不同经济情况患者的医疗服务利用差异,影响医保效率和公平,应根据各地肺结核诊疗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药品和检查报销目录,并合理降低定点医院起付线,提高住院和门诊报销比例;再次,由医保部门作为筹资主体,单独对肺结核患者提高报销比例,对其他病种患者造成不公平,且违背医保基金分配公平性和稳定性,医保不应作为唯一筹资主体单独提高肺结核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应优化并落实传染病免费诊疗政策,由政府筹资,以医疗救助的形式对所有贫困患者(不应局限于民政救助对象)给予补助,直接非医疗费用可纳入政策保障范围。(3)由医保作为进一步提高肺结核患者医疗费用保障水平新政策的唯一筹资主体不合理,政策不具可持续性;传染病治疗具有外部效应,属于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承担主要筹资责任,对传染病的医疗费用提高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