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在电影中运用以来,对电影艺术的创作、传播和接受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电影文本的变化的现实入手,在视觉文化转型和电影文本新特点的双重语境中分析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接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数字技术进入电影后电影本体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首先,数字技术介入电影创作后电影的文本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显著地表现为电影类型丰富和发展,也表现为电影文本叙事朝弱化与强化两方面发展。数字技术使电影创作人员被技术束缚的想象力得到彻底解放,科幻世界、灾难场景、三维动画因此成为电影文本表现的重要对象。数字技术介入电影创作后,科幻片确立了自己在主流电影中的稳固地位,灾难片这一新的类型诞生了,动画片则发展成为一种主流影片。而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使网络电影成为了现实。电影叙事的变化,一方面的表现是,故事在数字技术参与制作的好莱坞“大片”中从中心向边沿退位,叙事呈弱化趋势。另一方面,“大片”又不断拓展电影的时空范围,叙事时间的扩大、自我消解,叙事空间的超现实,使叙事又得到某种程度的强化。而在通过电视、录像、网络等途径观看的一般影片中,故事仍然是吸引观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次,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接受主体的能动性朝更主动与更被动两极发展、转型。视觉文化的普及使影像艺术作品的美学风格和人们观影的审美心理发生了变化。在大银幕、多声道音响的影院观影环境中,观众面对以技术制造奇观为特点的数字化“大片”不再是静观对象而是与之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一种“浸泡式”的审美心理感受。在这种电影接受活动中,观众作为主体的能动性降低。而在VCD、DVD家庭影院,数字视频点播,网络电影等数字化观影活动中,观众不仅可以像读小说一样任意欣赏其中的片段,而且可以对网络电影中的情节加以重组,直接干预艺术作品的叙事结构,即,主体的能动性得到增强。最后,针对创作和接受变化的现实,在吸收传统摄影影像本体论合理成份 d\硕士学位论文 @j\taSTER’S TeSIS 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建立在感觉真实基础上的电影影像本体观。灵活的电影成 像方式造成的电影影像极大丰富的现实,使影像成为我们关注的中心对象。技 术的进步让我们对电影特性的理解不再局限为影像的摄影成像方式。而20世 纪文艺理论重心由文本中心向接受者的转移,正与电影创作和接受实践中观众 地位的凸现相吻合。因此,一方面电影作为一门视听综合的影像艺术的恃性更 加突出,另一方面,对艺术真实的理解不再以摄影忠实记录的时空再现为标准, 而以观众感觉上的真实性作为评价的依据。在作品与观众的理论维度上,结合 电影作品现实,我们认为目前应该建立一种观众感觉上真实的电影影像本体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