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组成的多元民族共同体,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的集群式课程管理体制在倡导主体民族文化发展的同时,忽视了这部分优秀民族文化的存在,致使课程实施过程中资源单一且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步履维艰。少数民族群体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文化意识、认同感也逐渐淡化。文化传承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给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关注白族文化的传承现状,挖掘白族民俗中的相关内容做为课程资源,探讨将民族文化做为课程资源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关于白族民俗的研究更多地关注的是白族宗教信仰、白族的文化艺术和白族传统体育。本研究首次将白族民俗与中学生物学相结合,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和案例研究相结合,挖掘整理并尝试将白族民俗中与高中生物学科有关的内容开发为课程资源。通过挖掘,共整理出白族民族风俗、节庆、地方民族特产和风味食品以及与民俗有关的珍禽异兽、奇花异木4类12项;并将这些相应的民俗与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相衔接。研究还对将“乳扇及其制作过程”和“大理啤酒及其生产工艺”作为“细胞呼吸”一课的课程资源进行案例分析。案例研究表明将白族民俗中与生物学相关的内容开发成为课程资源融入教学过程,丰富了学习资源,同时对白族民族文化传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利用白族民族文化开发课程资源不仅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还能将白族文化传承融入课程教育过程中,对白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