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速城市化模式面临转型发展的当下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是党和国家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步骤,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如与之相结合,本研究选取城市居住空间的更新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下城市居住空间更新的理论内涵与实施框架。 在我国城市化率过半的“城市社会”阶段,城市更新成为探索内涵式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下,城市居住空间更新面临城市化“量”上的客观压力和“质”上的主观动力,也面临着物质空间衰退、社会空间分异和规划衔接缺失三方面问题。由此,在居住空间更新中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是应对发展变革的有效探索,这需要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对城市空间需求出发,制定更新策略的实施框架。 由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刚刚处于制度建设的初步阶段,论文选取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德国,解读其在均等化和公平理念下的城市居住空间更新政策、理念与实践,总结适宜性的经验和借鉴。 德国通过“社会城市”更新策略群,以及《莱比锡宪章》倡导的“城市综合发展策略”和“从城市整体出发关注贫困社区”更新理念,针对大量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的居住区(特别是大型居住区),其居住空间更新模式,已经由单纯的物质环境修复,转向社会规划、经济规划和物质环境规划相结合的综合性更新规划——不仅包括对建筑的拆除改造和空间的重组,还包含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注重调整社会结构,引导不同社会阶层的混合,最终将这些区域融入到城市整体中,创造一种积极而和谐的生活状态。 聚焦当下中国实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下的城市居住空间更新是建立在社会公平正义、空间整体发展、惠及社会各阶层等多重目标体系之下,其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公平与正义”,其本质是实现城市公共物品与城市发展利益分配的空间正义。 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市居住空间更新,是以社会网络重构、物质空间更新、多级规划协调三位一体为目标的公共政策集。其中“社会整合”策略,强调供给多元化和公共参与平台优化,在政策性、公益性、民间性三类公共服务配置上予以引导;“空间整合”策略,在公共服务配置针对不同区位与不同群体予以引导;“空间整合”策略,发挥城市规划主导作用,综合多部门专项规划,注重可持续的节点更新,在不同空间尺度各规划实施层级予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