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市居住空间更新研究——以德国大型居住区更新实践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速城市化模式面临转型发展的当下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是党和国家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步骤,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如与之相结合,本研究选取城市居住空间的更新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下城市居住空间更新的理论内涵与实施框架。  在我国城市化率过半的“城市社会”阶段,城市更新成为探索内涵式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下,城市居住空间更新面临城市化“量”上的客观压力和“质”上的主观动力,也面临着物质空间衰退、社会空间分异和规划衔接缺失三方面问题。由此,在居住空间更新中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是应对发展变革的有效探索,这需要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对城市空间需求出发,制定更新策略的实施框架。  由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刚刚处于制度建设的初步阶段,论文选取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德国,解读其在均等化和公平理念下的城市居住空间更新政策、理念与实践,总结适宜性的经验和借鉴。  德国通过“社会城市”更新策略群,以及《莱比锡宪章》倡导的“城市综合发展策略”和“从城市整体出发关注贫困社区”更新理念,针对大量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的居住区(特别是大型居住区),其居住空间更新模式,已经由单纯的物质环境修复,转向社会规划、经济规划和物质环境规划相结合的综合性更新规划——不仅包括对建筑的拆除改造和空间的重组,还包含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注重调整社会结构,引导不同社会阶层的混合,最终将这些区域融入到城市整体中,创造一种积极而和谐的生活状态。  聚焦当下中国实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下的城市居住空间更新是建立在社会公平正义、空间整体发展、惠及社会各阶层等多重目标体系之下,其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公平与正义”,其本质是实现城市公共物品与城市发展利益分配的空间正义。  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市居住空间更新,是以社会网络重构、物质空间更新、多级规划协调三位一体为目标的公共政策集。其中“社会整合”策略,强调供给多元化和公共参与平台优化,在政策性、公益性、民间性三类公共服务配置上予以引导;“空间整合”策略,在公共服务配置针对不同区位与不同群体予以引导;“空间整合”策略,发挥城市规划主导作用,综合多部门专项规划,注重可持续的节点更新,在不同空间尺度各规划实施层级予以引导。
其他文献
纪念性景观,是一种综合性区域环境,不仅具有物质功能,同时更多的是体现在精神功能上。它能够将纪念性情感展现在人们眼前,给人以回忆和了解历史,它与其它景观相比,有着更丰富
传统村落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不断消亡的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组织的重视,特别是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机制,是传统村落保护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中国传统村落千姿
中等城市边缘区小城镇在一定的经济区域中,受中等城市和周围农村的双重影响,其城镇特点和发展动力机制具有不同于一般城镇的特殊性。目前这类小城镇规划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和
儿童天生就爱好玩耍,他们在进行玩耍的同时,对自身智力、体力的发展都有所提升。儿童在户外进行活动时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城市中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通常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资源环境利用规模和强度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空间资源危机日益加剧,以及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必然
为了缓解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体的发展方式引发的众多城市问题,自行车交通系统和绿道网络的倡导与构建俨然已为国内外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系统整合的角度
学位
中共中央连续多年出台关于村庄规划建设的文件,旨在为村庄规划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然而现实中,村庄规划由于存在缺少产业发展研究,盲目套用城市规划方法,重图纸表现、轻实际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崛起、节能减排及健康促进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自行车由于其自身的绿色、低碳节能、零排放特征,加之骑行活动本身对居民的身心健康起
由于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消失殆尽和小微型产业建筑的兴起,本文通过提炼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现代价值,挖掘其与农村小微型产业建筑的契合点,探究切实可行的传承策略。笔者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