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listen342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念偏差效应是指人们在演绎推理中评价结论的有效性或推出结论时常常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表现出接受可信结论、拒绝不可信结论的倾向。已有研究在三段论推理中发现了信念偏差效应,并提出多种理论或模型试图说明信念偏差效应发生的机制。结论评价任务是演绎推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该方法要求被试判定从给定前提中能否必然地推出给定的结论。本研究采用结论评价任务考察多种类型演绎推理形式中信念偏差效应的表现形式,甄别各种关于信念偏差效应的理论解释之优劣,探测前提可信性与信念偏差效应的关系,并探讨信念偏差效应随年龄发展变化的模式,以及逻辑教学对信念偏差效应的影响作用等问题。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信念偏差效应在不同类型演绎推理任务中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结论可信性主效应在各种类型的演绎推理中普遍存在,但结论可信性和有效性之间的交互作用在不同类型演绎推理中的具有相同逻辑性质的推理问题中并非必然出现。 2.已有的关于信念偏差效应的各种解释(选择性检查模型、必然性误解模型和心理模型理论)都不能充分地预期和解释本研究发现的全部信念偏差现象。比较而言,心理模型理论通过修正能够预期和解释较多的实验现象,并对信念影响推理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说明,从而显示出一定的理论优势。 3.在不同类型的演绎推理形式中前提可信性对推理的作用是类似的,即结论有效性在前提可信时的效应大于其在前提不可信时的效应,说明被试在前提可信时更倾向于进行逻辑分析。前提可信性可以改变多模型推理问题中信念偏差效应的大小,但并不改变信念偏差效应的表现形式。 4.信念偏差效应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必然减弱,信念偏差效应的发展模式似乎既与推理问题的逻辑形式有关,也与被试的特定推理能力有关。形式逻辑训练并不能改变信念偏差效应的大小和表现形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吡贝地尔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病病人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帕金森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树突状细胞(DCs)分泌的exosomes是来源于内吞途径的小囊泡,表达MHC-Ⅰ、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等,能够活化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有着诱人的前景。为了建立DCs分
本毕业设计选取新闻作品的形式,关注公众号运营者、投资人、广告商、监管方等各大利益团体在公众号内容变现过程中的重重角力,勾勒出行业发展的一般现状。同时,也对行业关注
为系统研究层理面对页岩力学性质的影响机理,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首先使用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对页岩岩样进行微观分析,可见页岩的层理、层间微裂缝及
<正> 冲床冲压功能一般分为单冲和连冲两种。连冲主要用于长工件落料,操作者远离冲压模具,伤人的可能性极小。而在手必须进入冲压模具中拿取产品的单冲压过程中,其冲压功能的
土地执法监察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法定职责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国家土地资产流失、维护土地管理和土地市场秩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
近年来,文化市场尤其是演出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文化演出市场出现的种种变革,舞蹈表演专业亟待调整优化专业布局,使专业成熟度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为文化市场的进一步拓
本文是一堂初中英语写作课的案例分析,通过对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实际操作、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的观察与诊断,旨在分析任务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体现学
地理教学作为中学课程中一门探索自然规律,彰显人文素养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本文对中学地理学科中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