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至今为止已有不少关于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但大多数都是从文化对比或者二语习得的中介语角度来探讨拒绝策略,从性别角度出发的研究甚少,特别是在中文背景下对拒绝语性别差异的研究就更少了。本文从性别角度出发,考察中国男女大学生在四种不同引发语语境中对男性和女性同辈所使用的拒绝策略在数量、频率、内容和词汇手段上是否存在差异。本文旨在探讨:拒绝言语行为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拒绝时女性是否比男性更礼貌、更间接。本文使用语篇补全测试(DCT)调查问卷搜集语料,问卷有两个版本,版本一中的被拒绝者是女性,版本二中为男性。200名大学生(100男,100女)参加了本次研究,其中50名男生和50名女生拒绝一个女性同辈(版本一),而另外50名男生和50名女生拒绝一个男性同辈(版本二)。作者将Beebe et al. (1990)提出的分类方式稍作修改,应用于本研究中语料的归类分析。本文对最终数据进行了定量(使用SPSS11.5)和定性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拒绝时,大多数女生比男生更礼貌,更委婉。因为,首先,在每次拒绝时,女生比男生使用更多拒绝策略;第二,女生使用否定的能力、间接拒绝策略、附加语和词汇手段的频率比男生高;第三,女生更倾向于提供详尽的拒绝理由。从一定程度上说,本研究证实了Holmes (1995)的假设,即女性将交谈视为一种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方式,男性则将其视为获得信息的工具,而且女性更重视言语的礼貌。有趣的是,大多数男生在拒绝女生时比拒绝男生时表现得更礼貌、更委婉。原因可能是:在大多数男性眼中,女性更脆弱,更看重脸面,也更注重言语交际的礼貌。作者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汉语背景下,男女大学生在拒绝言语行为上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同时能有助于减少跨性别交际中的失误,并增加人们对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教学中的性别差异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