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岁的苏珊·依·辛顿开始写《局外人》,这部小说描写两个对立的少年帮派的斗争和帮派成员的心理成长历程,首次剖析了生活在贫困街区的野孩子的内心世界,鞭答了富人子弟对野孩子的歧视与迫害,因此1967年出版后就在广大青少年中引起了震憾,被誉为一部反传统的,具有开拓性的优秀青少年读物。辛顿在小说中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恰好表现为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学中的社会事实这一概念。本文尝试运用涂尔干的社会事实因果律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涂尔干提出了“社会事实”这一概念,并且他称“社会事实”为社会学的特别主题。它独立于个人之外并且可以观察,其存在不依赖社会成员个人的意识为转移,并且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一文中,涂尔干认为社会事实形成的原因应该到社会环境中去寻找,即“社会事实”的决定原因只能求之于先存的“社会事实”而非个人意识状态之中。这是涂尔干著名的“社会事实”因果律规律。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导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辛顿及其作品《局外人》,并对目前国内外对于《局外人》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提出本论文的中心论点。第一章首先介绍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重点阐述本论文运用到的两个概念:社会事实和社会事实因果律原理。涂尔干指出“社会事实”是普遍存在于群体间的,由外界的强制力施加于个人所引起的社会行为,社会思想和社会感受,另外,他还补充说明对一种“社会事实”的解释必须依据另一种“社会事实”。第二章开始介绍社会事实中的“局外人”形象。从“局外人”的外部面貌及服饰等特征入手,进而阐述这些“局外人”所反映出的社会事实。第三章介绍“局外人”的成因。主要从社会事实之间的因果律出发,来解释这些社会事实如何使他们成为了“局外人”。最后一部分对小说所呈现的社会事实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