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患者一般资料的调查,探讨我院骨科诊疗过程中,患者发生SSI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对其可控因素进行控制,尽可能降低SSI发病率。同时针对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种类感染的患者的区别,并探讨不同种类感染的治疗的异同,从而总结感染的规范化治疗。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总结出目前公认的主要导致术后SSI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对患者一般资料的收集、整理,进行统计学分析(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我院患者术后SSI的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模型,验证其合理性,通过前进法逐条分析假设中的危险因素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其回归系数为多少。并根据所得危险因素的可控性,设定合理的控制方案。第二部分,通过对我院骨科术后SSI患者临床资料的总结,进行统计学分析(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卡方检验);设定观察变量为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体温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体征,同时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息息相关,白细胞计数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诊断感染的指标之一,也是所有患者中最容易健全的检查之一,C-反应蛋白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灵敏指标[1],其产生快、半衰期短,能够较为精确的反应机体炎症反应的动态变化。通过对体温、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统计分析,得到不同感染类别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案。研究结果:患者罹患糖尿病、脑血管病、吸烟、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的时间是骨科术后SSI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OR(糖尿病)=16.27,OR(脑血管病)=5.59,OR(吸烟)=13.13,OR(引流时间)=1.96,OR(抗生素使用时间)=0.39。骨髓炎患者体温变化趋势与切口深部感染及切口浅部感染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变化与切口浅部感染及骨髓炎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感染的患者体温变化与延迟感染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相比,体温变化、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行内固定取出的清创术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其他治疗方案的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患者罹患糖尿病、脑血管病、吸烟、长引流管时间是导致SSI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罹患糖尿病、长期吸烟史对SSI的影响尤为突出,在该类患者的诊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对其进行宣教,严格控制血糖、严格禁烟,以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避免感染的发生。高血压、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虽然不是SSI的危险因素,但因为这些疾病往往伴有全身多系统的合并损害,在诊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进行相关诊疗。抗生素的使用以及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对SSI虽然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我们应当根据《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的要求合理使用抗生素。另外,合理的引流、避免过度输血、适当的健康宣教体重控制对于促进患者健康、避免SSI发生是有益的。毒力较强的细菌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往往引起急性感染,多会波及切口深部,患者会有明显的体温增高、白细胞计数及炎性介质水平的增高,治疗时推荐积极地手术治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仍然是我院目前骨科术后SSI的主要病原菌,其独立较弱,所引起的感染患者症状可能较轻,白细胞计数和炎性介质增高水平较低,但是若其潜伏于人工植入物表面并形成生物膜,则可能会在远期造成骨髓炎,后果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