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确立了现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然而,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本文借助西方新兴的“人口红利”理论,结合中国当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的现实情况,提出中国应建立一个以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为主体的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挖掘并延长“人口红利”,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本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文章首先以我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的客观现实为切入口,提出问题,接着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和最新成果,最后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文章对“人口红利”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所创造的经济奇迹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中国的人口转变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揭示了人口转变过程中“第一人口红利”和“第二人口红利”存在的客观现实及其影响。文章强调指出,中国享受“人口红利”时间是极其有限的,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充分挖掘“人口红利”期的潜力,从而有效应对因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人口负债”问题。第三部分,文章对两种基本的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制和完全基金制——进行经济学上的分析,比较了两种筹资模式的再分配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文章指出,养老保险改革的要点在于:应根据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合理搭配现收现付制和完全基金制这两种基本的筹资模式。第四部分,文章先回顾了中国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改革历程,接着以大量的数据与事实为依据,指出我国现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重重危机.文章提出,应抓住“人口红利”期的历史机遇,改革现有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挖掘并延长“人口红利”。第五部分,文章提出中国应建立以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为主体的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以充分挖掘并延长“人口红利”。同时,文章对养老保险筹资模式转轨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对如何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措施。第六部分为总结部分。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得出如下结论:中国的人口转变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第一人口红利”和“第二人口红利”,然而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红利”将很快转变为“人口负债”。文章在比较现收现付制和完全基金制的再分配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的基础上,提出应抓住中国当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的历史机遇,建立以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为主体的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充分挖掘“人口红利”的潜力,为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充足的资金,从而最终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