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知识分子问题的转化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e_h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通过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知识分子生存方式及其价值实现方式变化的探讨,以阐释知识分子问题的变化,从而揭示知识分子的本质及其他们同社会关系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的社会作用。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问题是知识分子能否在政治上取得优势地位。这一问题的存在隐涵着三个社会前提,即社会的等级化;对知识的掌握是一种特权;社会等级以政治来界定,政治在社会各领域间具有统合和优势地位。而社会转型的实现,使得这三个前提最终被消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转型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知识分子概念的内涵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知识分子相对于政治生活的世俗化,实现了从非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的、依附的、工具的价值实现方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独立的价值实现方式的转化。知识分子的专业化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生产活动中知识含量的提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界限被模糊化,知识分子不再作为一个对知识专属的特殊阶层而存在,他们日益成为专业化的劳动者。知识分子的非等级化表明,随着社会、政治、法律的相应转型,实现了劳动者社会地位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在平等的原则下,劳动者知识的含量对经济活动的成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意义上,对知识的尊重就体现为对有更多知识的人的尊重,这样的人被称为“人才”,原先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问题已经发生了变化,社会对人才的尊重和保护不再是对社会中某一个特殊阶层的偏爱,而是对各种不同行业劳动者中佼佼者的保护和激励。
其他文献
可持续消费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的正确导向、公众的参与以及开展对消费主体的环境教育.政府促成可持续消费的实施主要是依靠立法和制定政策、制度、机制等宏观调
本文对先秦儒道审美观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指出,“天和”与“人和”分别是先秦道家与儒家的美学追求,儒道审美观之基础即是“人道”与“天道”。老庄和孔子都标举“道”为
学位
  自“五四”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三派之间既相互对立、又彼此关联的“三足鼎立”的格局。   本文从“文化中国”、“创造转
春秋时期,由于经济政治的变革,“王者制名”在自然、社会、伦理品质三个层面所建立的以自身为中心的秩序遭到破坏,出现了名实相怨的状况,造成了社会、伦理秩序的混乱。为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