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县级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研究——以吉林省九台市为例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wyldgw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适宜性是一定土地类型对一种指定用途的合适程度。土地适宜性分类的过程就是按照对特定用途的适宜性,将特定地区的土地进行评价和归类。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产生的新兴学科,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农业,特别是土地评价,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和科学依据,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GIS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土地资源评价当中。国内也已有一些应用GIS技术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这些系统利用GIS软件来显示空间数据和分析计算,但并没有将评价与地理信息系统融合成为统一的整体。也就是说,现有的评价系统只是在GIS软件平台上实现评价功能,只能由专业人员来操作,没有达到实现真正的自动化,专业化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数学模型库,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先进的适宜性评价方法,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和评价目的建立适宜性评价系统模型,按照评价步骤和设定的模型实现评价目的。建立适宜性评价系统不仅可将与评价有关的土地空间数据与土地属性数据进行综合,还可灵活地结合不同的地理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大大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效率和精度。 系统的主要模块有: 1、显示操作模块。主要实现对地图的浏览查询功能,包括地图的放大、缩小、移动、全图显示及点击查询等。 2、数据管理模块。包括图形和属性数据的管理,如地图的添加、保存、另存、移除以及属性表的打开,对属性数据进行修改和保存等。 3、空间分析模块。实现图层的叠加功能,以及对采样点进行空间插值。叠加功能在对两个矢量图层的图斑叠加的同时,其属性表自动连接。空间插值实现用离散的点数据估算连续区域的特征分布状况,解决了在无法取得面数据的情况下实现评价。 4、适宜性评价模块。系统的核心模块,系统将适宜性评价的步骤和方法通过编程实现,主要完成层次分析法的算法实现,建立隶属函数库并将数据标准化,最终目的为划分并渲染适宜性等级,在地图上直观的反映出评价等级图。 5、专题图输出模块。结果输出的载体,用户可根据需要和喜好将结果图打印输出。根据为系统设定的功能流程将系统功能模块联结起来,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适宜性评价系统。系统采用Access和ADO集成开发技术建立和管理函数模型库,以GIS二次开发组件ArcGIS Engine为开发平台,以Visual Basic6.0作为系统集成开发工具,按照《土地评价纲要》所规定的方法及研究区域土地的实际情况划分土地适宜性类型,实现了九台市土地资源的宜耕、宜林、宜园的适宜性评价。
其他文献
坡耕地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体,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坡耕地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三峡库区紫色土为对象,研究土地利用方式(稻田、果园、菜田和人工林地)、坡地改
一个国家只有真正地管理好国土资源才能快速健康发展,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保证人们经济不断可持续发展的最有力的保障。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国土资源已经
本文以河南温县为试验地点,选用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198两个代表性高产小麦品种,在以240kg/hm~2(ONR)为优化施氮量的基础上,与增加25%(125%ONR)和50%(150%ONR),减少25%(75%ONR)和50%(50%ONR)氮量及不施氮肥(N0)相比,研究氮素调控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小麦花后干物质分配和氮素运转的影响,探寻适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以期为冬小麦氮素的高产高效提供
思礼镇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城乡结合部,总面积69.7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31000余人.这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人文景观丰富.在这片热土上,活跃着一支作风优良、敢打硬仗的理财
期刊
在进行土地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空间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因此要充分利用空间技术。GIS技术则不仅可以对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进行管理,并且能够管理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息之间的
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在短时间内对经济运行带来了较大冲击,2020年一季度经济增长较大失速、二三季度经济增长仍会惯性失速的可能性较大.结合近20年国内外重大疫情防控的案例及新
期刊
本文介绍了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以化工行业中的原油出口温度控制系统为例介绍了串级控制系统在工业中的运用,分析了它的设计方法,并与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做了简要比较
期刊
酚酸类物质是导致设施黄瓜连作自毒作用(Autotoxicity)的主要因子,当前调控措施难以满足对酚酸胁迫的缓解,提质增效困难。苯丙烯酸是已探明的造成设施黄瓜自毒效应的主要酚酸类
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局势趋稳,提振经济成为当下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要把复工复产和扩大内需结合起来的要求,一个总数达数万亿级别的重大投资计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