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交流日益密切,不同的文化相互接触与碰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核心在冲击中逐渐变得模糊。随着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我国也开始跟进了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近年来,我党提出发展中华传统的文化精神,作为传统文化信息的承载者,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赋予了更丰富的现实意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数量位于全国前列的省份,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数量不突出,方法也多局限于定性分析。如何通过定量分析来丰富河北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内容以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更加科学的推进,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需要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运用ArcGis软件,并辅助利用计量地理学中相关的数理方法,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保护状况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科学推进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出相关策略,同时也丰富河北省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理论基础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前沿问题进行阐述,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向与学科动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梳理,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以便科学引导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结构研究。选取河北省省级832项以及国家级149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类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级别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型”。项目类型特征以传统手工技艺、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音乐为主,这几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河北省分布较广,而传统医药、曲艺类项目较为稀缺。(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通过运用平均最邻近指数计算,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总体分布特征为集聚型。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计算表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域内分布集中且不均衡。结合核密度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密度分布区集中在冀中、冀南地区。造成这种空间分布特征的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历史文化、交通区位以及社会经济状况。(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研究。分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提出了保护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在对策中根据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区域融合、整体开发性保护的思路,旨在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