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击剑自50年代传入我国,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后,我国的击剑竞技水平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一系列的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近年来击剑运动训练方面的研究已逐渐形成一定的体系,但由于击剑是欧洲传统项目,在我国开展晚,普及率低,从事击剑科学研究的学者少,因此击剑科学研究状况滞后于其竞技水平的发展,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多数研究集中在对技术、战术、心理或某一现象的探讨,而对击剑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的研究尚未涉及。对优秀击剑运动员的个案研究,仍然聚焦于他们技术、战术风格的形成和特点,对他们备战大型比赛训练过程控制的研究目前仍然处于空白。本文将以优秀男子击剑运动员王海滨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000年——2004年备战四次大赛的训练安排进行研究和分析。试图通过对击剑优秀运动员备战大赛训练安排的研究,探索出具有普适性的击剑运动训练规律,及备战大赛的一般规律,为提高我国击剑运动整体训练水平提出积极建议。
本文研究任务:
1、研究王海滨备战大赛训练指导思想;
2、研究王海滨备战大赛周期训练计划;
3、研究王海滨备战大赛训练内容安排特点;
4、研究王海滨备战大赛训练方法、手段选用特点;
5、研究王海滨备战大赛训练负荷安排特点;
6、研究王海滨比赛周训练安排特点;
研究表明:
1、备战周期整体训练思路清晰,对起始状态与竞技潜力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与预测,阶段划分细致,阶段训练任务少但重点明确。备战训练确立了以“积极主动、以我为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强化体能、作风顽强”的训练指导思想。
2、技能训练依然是击剑训练的中心。同时智能训练的安排说明了作为击剑重要制胜因素之一,专门性的智能训练也是击剑训练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3、综合训练课逐渐成为备战大赛训练周期中主要的训练课形式。训练课结构中,各训练要素的组合方式,依据项目特征、个体状态以及竞技实战的需要而变换。从而全面发展竞技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4、在训练方法和手段选用方面,体能训练围绕专项进行,使得体能训练所获得的能力更易于向专项转化。其中以羽毛球、技能训练替代传统的体能训练效果很好。技能训练以个别课、加难实战、训练性比赛为手段。其中训练性比赛的安排方式与理论要求的随着训练阶段推移逐渐增加的不一致,还需要进一步从项目训练形式特点的角度探讨和研究。
5、备战周期整体训练负荷节奏采用了逐渐增加负荷至最大,然后再下降调节,和连续的中等负荷两种方式。周训练负荷节奏采用了两段式结构,和周训练负荷的高峰安排在周末的负荷节奏。在训练课负荷的安排上,通过提高训练课准备部分的负荷强度,使训练课从开始阶段就达到较高的强度,训练课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运动员心率最高峰较为接近。以此提高训练和竞赛两者之间负荷节奏的“吻合度”。训练负荷的安排,采用了保持一定的训练量,突出训练负荷强度的安排。备战周期各阶段训练负荷强度与量的变化并不明显,始终保持大强度和中上负荷量的负荷组合方式。
6、比赛周通常要完成两次比赛。比赛周的训练安排以技能训练为主,主要练习内容为特长技术,训练量虽小,但保持一定的训练强度。体能训练则以适应、热身和放松为目的。技能、体能的准备外,还利用一定的训练安排和指导方法进行心理的准备和调节。
7、在法期间的训练安排,并不符合传统的训练理论。但其比赛的成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