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要素生产率为剔除劳动力和资本两大要素后其它要素带来的产出增长,体现为各种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提升导致的产出的增加,具体分为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导致的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对保障我国基本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农业的根本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力,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靠天吃饭的局面长久以来难以改变,而我国人口多,人均土地面积稀少,这一先天因素制约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依靠技术进步和资源效率的提升促进农业生产持续提高是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农业的根本方式。本文在回顾历史文献和国内外生产率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收集1995-2009年我国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分别利用C-D生产函数方法和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算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作出分析。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寻找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力。此后进一步选取变量,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构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模型,充分讨论科技投入、财政投入、农业人口、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从1995~2009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本保持在递增状态,但是由于政策变化,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不同时间段存在差别;第二、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地域差异,具体表现在东部地区增长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最小;第二、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改进双重作用的结果,并且相对于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对农业TFP的贡献更大。第四、通过构建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模型发现,上一年度全要素生产率对本年度数据有显著影响,同时财政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也非常大,农业从业人口对全要生生产率起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