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试图运用“操纵理论”来描述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操纵,同时探讨规范在操纵过程中的双重作用,即一方面限制译者的随意性以防译者过分地自由发挥,另一方面为译者的操纵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法。正如西奥.赫曼斯所说“学会翻译涉及到社会实践过程,意味着学会操作--或许操纵--翻译规范”(西奥.赫曼斯,1999:83)。“操纵理论”的目的是为研究文学翻译提供新的范式。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经典作品,整部小说充满了文化意象:山水池榭,风花雪月。它们组成一个个文化意象群,这些文化意象群又组成一个文化意象系统。这些意象为整部小说锦上添花,也为它的翻译者带来不少的困难。
本文采用操纵翻译理论来研究大卫.霍克斯在翻译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过程对文化意象的操纵,进而分析了操纵背后的规范。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英译本对《红楼梦》在西方的传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被誉为英文翻译的经典之作。霍克斯成功地重构了《红楼梦》中多姿多彩的文化意象为其译作增加了不少的魅力。译者选取不同的操纵策略,例如移植、淡化、代替、解释和增添在目的语文化多元系统中重构了文化意象。其目的是为了迎合目的语读者的期待和促进文化之间的交融。笔者认为在文化语境下,翻译被视为一种社会行为,一种涉及到决策的跨文化交际,可以描述成规范限制下的操纵;译者可以定义为“被操纵的操纵者”;翻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提供可认可的翻译产品来影响和改变目的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