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方剂主治理论研究是运用框架理论研究方剂理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课题五《中药方剂理论框架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是指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等方面对方剂主治的产生、发展、形成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研究,并在进一步梳理了各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后,总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初步构建方剂的主治理论。主治是方剂应用的指针,它伴随着方剂的产生而存在,跟随着方剂的发展而发展。经过几千的发展,方剂主治已经形成一个由证候(病名)、病因病机、主症、兼症、佐症等要素组成的统一体。研究内容:本论文通过梳理方剂主治的发展历史进程以及构成方剂主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探讨方剂主治的内涵与外延,明确方剂主治及其次一级概念,分析主治与方剂、方剂其他次一级概念之间、主治次一级概念的相关关系,从而形成方剂主治的基本理论。希冀以此为方剂学学科相关理论的完善,教材的规范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以便于教学以及方剂的临床推广运用。先秦,主治伴随着方剂的诞生而萌芽,此时主治作为方剂治疗目的散见于方剂著作之中。两汉时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方剂主治在方剂中取得重要地位,作为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此时的方剂主治包括“病名、病因病机、症状、舌象、脉象”等要素,其表述体例也逐渐规范为“……主之”以及“某方治……”的形式。至此之后,历代在方剂主治的表述上基本沿袭此种模式。隋唐时期,方剂主治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依旧没有摆脱方症对应、方病对应的模式。宋元时期,方论的出现,病因病机再方剂中的普及,具体证候的引入使得方剂的主治理论的内容得到了充实和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医学分科的细化,以及临床医书的普及,方剂主治在症状的描述上开始出现主要症状、次要症状的描述形式,方剂主治的内容得以进一步完善。近现代科技的发展,西医学的传入都给方剂主治注入了新的活力,方剂学科的逐渐规范方剂主治受到重视,这些都使得方剂主治的内容得以充实,方剂主治的概念得以逐渐明确,为理论体系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研究结果与结论:方剂主治是对方剂所治疾病在临床中的具体描述,包括病名、证候、病因病机、主症、兼症、佐症等基本要素。对病主治、对症主治、对证主治、对病因病机主治是方剂主治的次一级概念。通过对方剂主治各概念间逻辑关系的梳理从而构成方剂主治的基本理论。运用方剂主治基本理论对具体方剂主治进行阐释即为其运用理论。历代对主治基本理论和运用理论的丰富及应用以及对学科新发展、新运用的吸纳则为其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