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管理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美国会计研究中兴起的一个重要领域,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国外的研究随着理论向实证分析的过度,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会计盈余信息已经成为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一现象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成为我国现代财务会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和模糊性,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使得资产减值准备成为公司管理层进行调节盈余的重要工具。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年度不得转回,旨在抑制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进行盈余管理操控利润的行为。但是,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是变幻莫测的,公司面临的具体情况也复杂多样,现行资产减值准则是否能真正抑制盈余管理的行为?在抑制一种盈余管理手段的同时是否又会引起新的盈余管理行为?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理论论证和事实检验。本文将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加以验证,为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参考。本文以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相互关系的理论为起点,通过对3年的443家沪市制造业A股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衡量盈余水平,建立盈余水平与资产减值净发生率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表明: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市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上市公司并未完全丧失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操纵的空间,企业存在利用短期资产项目的可转回性进行盈余管理的倾向。最后,对本文提出的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空间提出了完善会计准则和监管制度、健全价格市场、加强外部监督和内控制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多种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和理论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