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斜坡中部A区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中部,地域横跨吴起~靖边~志丹,主要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CH6、CH4+5、CH2油层组,其次为侏罗系延安组Y10、Y9油层组。A区整体开发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先导性开发试验阶段(1996—1997年),A区CH6油藏,从开发初期就以提高开发效益为立足点。积极进行现场开发试验,开辟注水、注气、气水交注、矩形井网及大砂量压裂、水平井等开发试验区;第二阶段为大规模建产阶段(1997-2003年)。从1997年开始先后建设了五里湾、虎狼茆区块,筛选出CH6富集区,并经过两年大规模产检,后期滚动扩编,建成了84万吨产能。至2006年底,A区开采油井1143口,日产油水平3873t;第三阶段为开发调整和小范围滚动扩边阶段(2003年-2009年),经过大规模建产阶段后,区块注采井网已经基本完善。但由于新区投产以后注采关系不尽合理,油田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需要不断在动态调整中加以完善,以致油田出现生产水平递减幅度大而且速度快,个别井点还出现含水上升的问题。2003年以来在A区除了继续建产和在已开发区块继续进行局部滚动扩边外,对已开发的区块实施注采关系调整。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注采调整,油田水驱状况稳定,注采关系趋于合理,生产水平稳步上升,油田递减幅度较小;第四阶段为开展致密油开发(2010年-至今),通过摸索及技术储备,初步形成了致密油开发技术。近年来,A区加大了深层勘探评价力度,先后在顺98、顺111、新352等部位CH7-CH8获得高产工业油流,发现塞A CH7、高A CH8、虎狼峁CH7、CH81、CH82规模油藏,勘探评价取得巨大突破。共预测含油面积389.8平方公里,储量11694万吨,其中CH81、CH82面积较大。
研究区CH8油藏具备良好的增储建产潜力,但是受制于油藏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及高渗富集带规模不落实,同时CH8整体物性较差。A区深层增储方向及规模一直难以落实。本次研究通过开展A区CH8油藏沉积微相、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研究,开展储层综合评价,理清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为后期的增储方向及探评部署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主要结合研究区内完钻油井的测井、录井、取芯、试油、试采等资料,综合测井地质学和沉积学理论方法,开展了A区CH8油藏沉积特征研究,储层微观、宏观特征研究及综合评价,精细CH8储层四性研究,重新认识储层平面分布特征,总结影响含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CH8油层油藏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
本文研究发现,A区CH8为三角洲前缘,主要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储层以细砂为主,含有少量中砂、粉砂和泥。通过精细地层对比划分,分小层建立孔隙度模型,建立了精细等时地层对比骨架剖面。揭示了烃源岩的分布对成藏范围起一定控制作用,高孔、高渗、高油饱优质储层是控制油藏出油主要因素。综合研究A区成藏具有“连续聚集近源,驱动源储压差,多元主次供烃”的特点。为进一步甄选建产有利区、拓展增储空间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区CH8油藏具备良好的增储建产潜力,但是受制于油藏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及高渗富集带规模不落实,同时CH8整体物性较差。A区深层增储方向及规模一直难以落实。本次研究通过开展A区CH8油藏沉积微相、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研究,开展储层综合评价,理清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为后期的增储方向及探评部署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主要结合研究区内完钻油井的测井、录井、取芯、试油、试采等资料,综合测井地质学和沉积学理论方法,开展了A区CH8油藏沉积特征研究,储层微观、宏观特征研究及综合评价,精细CH8储层四性研究,重新认识储层平面分布特征,总结影响含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CH8油层油藏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
本文研究发现,A区CH8为三角洲前缘,主要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储层以细砂为主,含有少量中砂、粉砂和泥。通过精细地层对比划分,分小层建立孔隙度模型,建立了精细等时地层对比骨架剖面。揭示了烃源岩的分布对成藏范围起一定控制作用,高孔、高渗、高油饱优质储层是控制油藏出油主要因素。综合研究A区成藏具有“连续聚集近源,驱动源储压差,多元主次供烃”的特点。为进一步甄选建产有利区、拓展增储空间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