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大鼠根尖周炎模型,研究粪肠球菌对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以及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的表达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24只,右侧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行开髓术后,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A组开髓后,髓腔直接暴露;B组开髓后,髓腔内封入粪肠球菌,玻璃离子封闭髓腔。左侧下颌第一磨牙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周、2周、3周、4周四个时间点取3只鼠,进行多聚甲醛心内固定,取下颌骨组织,拍摄Micro-CT,脱钙,制作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根尖区的病理特征,采用NFATc1和Cathepsin K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破骨细胞进行染色,检测NFATc1和Cathepsin K的表达与分布。结果:1. Micro-CTA、B组术后1周,右侧下颌第一磨牙牙周膜增宽;术后2周,右侧下颌第一磨牙根尖区出现低密度影;随着时间的推移,至术后4周,牙根和根尖周牙槽骨明显破坏,形成根尖阴影。正常对照组仅见牙周膜轻微增宽,未见低密度影。2. HE染色A、B组术后1周,根尖周区域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术后2周,根管内的牙髓全部坏死,根尖周区域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术后3周到4周,淋巴细胞浸润逐渐增多,在根尖周的牙槽骨区域出现Howship陷窝,正常对照组根尖周的牙槽骨未见异常。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右侧下颌第一磨牙根尖周牙槽骨骨吸收区域可见CathepsinK阳性细胞。1周到2周,CathepsinK的表达增加,达到高峰;2周到4周,CathepsinK的表达下降,正常对照组偶见CathepsinK阳性细胞。NFATc1在根尖脓肿周围以及根尖渗出液中的炎症细胞上表达,术后1周到4周表达逐渐增加,正常对照组无NFATc1阳性细胞。两种因子在B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酶组织化学染色右侧下颌第一磨牙根尖牙槽骨骨吸收区域可见大量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术后1周到2周,破骨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术后3周到4周,破骨细胞的数量降低,B组高于A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根尖周区域的牙槽骨边缘偶见单个破骨细胞前体。结论:1.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和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K)在实验性根尖周炎模型中高表达,提示NFATc1和CathepsinK参与了根尖周炎的炎症反应和骨吸收过程。2.粪肠球菌在实验性根尖周炎模型当中,使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和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K)的表达上调,提示粪肠球菌促进了破骨细胞的分化,加快了根尖周区域的骨破坏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