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大力开展,教学科研楼的建设愈加备受关注。科学研究作为教学科研楼中的主要行为,越来越需要依靠团队的合作。以往个人的研究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信息交流成为了科学研究的关键。公共空间作为提供信息交流的主要场所,在教学科研楼建筑空间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在以往的工程建设中,建筑师和建设者过多地重视主体功能空间的规划布局,对公共空间则缺少关注,致使相当多的教学科研楼公共空间中缺乏对人性化的思考和舒适空间环境的营造。进入21世纪后,在大学城建设热潮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兴建教学科研楼时,越来越注重对知识分子的人格尊重和人性关怀,越来越看重科研楼中公共空间的品质对科研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公共空间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要求在设计中一定要体现出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和追求高品质的空间环境。因此本研究正是基于这种需求,才来探讨这个话题。在教学科研楼公共空间中,如何营造健康、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交流场所成为论文关注的重点。 本研究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是提出问题的部分。对论文研究进行总体概述,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对象与相关理念、现状、方法以及全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是分析问题的部分。首先,通过对教学科研楼公共空间的特点、组织构成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来认知公共空间。其次,归纳出科研人员对公共空间的易达性、参与性、层次性和舒适性四个方面的要求。最后,通过现状调研和问卷分析,总结出当前高校教学科研楼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为后文公共空间的策略、要点研究奠定基础。第三、四、五章是解决问题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首先,根据现状问题,提出教学科研楼公共空间在空间、场所、生态三个层面的策略建构。然后具体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内部和外部公共空间设计。首先对内、外公共空间进行类型划分:内部公共空间主要包括:门厅空间、交通空间、中庭空间以及平台空间;外部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入口空间、广场空间、庭院空间、底层架空空间以及屋顶平台空间。其次通过对各类型空间的概念、功能属性的研究,总结出各自的设计要点。第六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部分。结合研究生期间参与的重庆科技学院教学科研楼项目设计的亲身体会,对前文理论作出实践检验,阐述其公共空间的设计思路和特点。最后部分为全文的结语及对未来高校教学科研楼公共空间设计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