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族世代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东南麓及黄河、湟水、大通河和洮河流域,为青海省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土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主要聚集在青海,青海土族人口占全国土族人口的绝大多数,当地民族文化也是我国保存较好的。在青海土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互助土族自治县,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总共有6个,其中4项与土族婚俗直接相关,由次可见土族婚俗在土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虽然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土族文化的保护程度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好的,但是随着现代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外界联系的扩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土族文化也在发生变迁。在这样的情况下,土族婚俗的变迁同样不可避免。本文是在两次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写成,主要是关于婚俗变迁的具体情况,并会对许让神父的记述进行一个参照和对比分析,最后是笔者对文化变迁的思考。全文共分成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导论,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研究缘起和意义、文献综述和调查地——有“彩虹故乡”之称的互助县进行一个简单介绍。在介绍民风时,希望借助作者本身的经历让大家对当地民风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第二章是对择偶的变化情况进行一个描述,涉及到宗族、民族、地域、年龄、经济这几个因素的变化和婚姻方式变化。第三章是婚姻的缔结和解除,这一部分首先讲述了记述了婚姻缔结的各个程序、女子二嫁的不同、婚礼之后所缔结的姻亲关系婚姻关系和解除—离婚并进行一个介绍。第四章对婚礼中涉及到的礼的流动进行一个描述,包括聘礼与嫁妆和宾客的贺礼两部分内容。第五章是结论部分,首先是对目前土族婚俗变迁状态的一个分析,然后是笔者根据自己在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和体悟就如何看待文化变迁的一些想法。笔者认为在现代化大潮下,土族婚俗目前处于一种传“统为体,现代为用”的状态中,这种变迁是对现代化的反应也给与了传统适当的生存空间。文中笔者尝试用文化图层和文化的优势性互补来解释这种文化变迁的情况,另外根据在调查中所了解到的人们对于当前婚俗变迁的反应,认为文化本身不是束缚其社会发展的。相反,文化的存在和变迁的准则就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舒适。因此只要能让入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那么任何不一样的东西都有被接受的可能性。综合而言,文化发展的度在人,因人生,依人存,在利人。文化,最后能使人尽其义,物能尽其性,才是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