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掀起了不可逆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两支重要力量,影响和主导着世界经济格局。在亚洲地区,最近几年区域经济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合作的步伐也加快了,出现了一些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中国和东盟从自己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环境出发,制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合作战略。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中国和东盟各国已经从先期实施的政策中受益。依据海关今年1到2月份的数据显示,目前东盟已经上升到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位置。2005年7月1日即将启动自由贸易区降低关税计划,两个市场的真正融合和碰撞就要开始了。中国如何抓住机遇?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经济一体化?本文正是基于这些问题展开研究的。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及其新发展。先追溯区域经济理论的渊源,过渡到区位选择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大市场理论和相互依赖理论,对不同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和评论。随后在区域经济理论和新发展方面,梳理了区域经济理论界研究最活跃的领域:新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增长理论。
由于1997年亚洲地区出现的金融危机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不小的影响,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中国有必要防范国际经济环境下的金融风险。而国际金融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作者探讨了金融一体化理论范围内克鲁格曼的货币汇率理论、国际货币一体化理论和国际金融安全的问题。
对理论的探析有助于指导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践。
第二章论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原因及其新发展。首先以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例,分析了世界范围内成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其新特征、新动向。在欧洲,欧盟已发展为世界上程度最高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在区域内发行了统一货币“欧元”。美洲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正在酝酿美洲自由贸易区。东盟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南南合作”、小国联合的范例。亚洲地区的区域合作机制也在逐渐建立中。涌现出了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就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随着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签署,其它国家纷纷效仿。这一章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在亚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的主题是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分析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详细阐述了在东亚经济格局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前提下中国的作用和影响力。东盟国家意识到中国不仅是维护东亚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还是合作共荣的伙伴,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是中国和东盟应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发展开放型市场经济的需要。随后详细分析了东盟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从国家安全战略、经济发展战略两方面作了阐述。经济发展战略是显而易见的,在此作者着重分析了能源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下面如何抓住机遇埋下了伏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使得我国西南边陲从边缘转为中心,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绝好的途径。在第三节里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主要内容和建设进程。目前货物贸易协议正式签署,自贸区建设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即将启动降低关税计划。中国和东盟已经从“早期收获”计划中受益。2004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提前突破1000亿美元。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前两个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166.3亿美元,增长23.6%,东盟首次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最后论述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特点和意义,主要针对不同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讨论的是中国与东盟竞争互补的关系。比较详细地分析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中国和东盟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优势比较。在第三节中着重阐述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四川的机遇和挑战。四川企业通过各类展会,抓住机遇,抢得商机,已经从同东盟国家的贸易中尝到了甜头。目前东盟已经是四川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四川有优势,但地处内陆因而在物流方面明显处于弱势。今后,在拓展东盟市场方面,四川还面临和其它西部省份的竞争,因此,作者分析了四川的优势和不足,对四川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第五章作者尝试探索推进中国与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途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首先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机遇,尤其是中小企业。采取实证经济学的方法,列数了东盟各个国家的商机,可为企业拓展东盟市场方面提供参考。同时,指出中国企业有必要在打造品牌方面多做工作。此外还指出,企业应该重视培养和吸引人才,尤其是西部企业。能源方面的合作也很有潜力。在制度方面,作者提出应该重视APEC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推动力。最后,作者探讨了人民币的亚洲化、国际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