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是关系到我国幼儿脑力发育,人生观与人格品质养成的重要阶段,它对孩子的品性的培养,性格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通过转型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步入依法治国、依法治校、规章立制的阶段,学前教育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学前教育的普及面也不断扩大,广大群众对于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步提高。但与此相应的,幼儿父母对于学前教育的资金负担也逐步增加。由此可见,政府对于学前教育的法律规章不明确,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划分不明确,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从而导致青年父母的压力增大。此外学前教育的教育资源短缺,城乡发展差异大,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着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速度,影响着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立足于提升我国学前教育普及度,降低适龄儿童入园“门槛”的目标,从国家行政法律法规的制定、财政投入及办园策略、幼儿园软件水平提升等层面入手,创新性地研究并提出学前教育福利化,一定程度上促进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公平化,提高学前教育办学的普适度。学前教育福利化以政府在法律政策方面进行福利化倾斜为前提,出台各项规章制度,削峰填谷,多管齐下,严格执行,灵活管理,为未来学前教育强质提速,与国际接轨建设通途。构建“广泛性、普适性、高效性”平台,是学前教育福利化的第一个方面的设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策性投入是基础的基础,或者可以说是“看不见的手”,而财政性投入是驱动力,是“看得见的手”,学前教育的完善与优化,处处离不开经济支援,是学前教育福利化的第二个方面的设想;有政府的“两只手”为学前教育保驾护航,办园、师资、儿童福利等上层结构化工作的开展会更加顺利,属于学前教育福利化的第三个方面的设想,也是提升幼儿教学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关键阶段。学前教育福利化,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对于实现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社会福利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提高社会福利工作水平和管理效率、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加强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监管、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加速学前教育向社会福利化方向的转变,尽早地将学前教育与社会福利科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