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长期以来面临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同时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从而造成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与地区经济增长矛盾冲突日益加剧,因此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东北地区中国重要老工业基地区域,建国以来,为全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此,国家提出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本文主要选取东北地区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典型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能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环境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能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借鉴依据。本文基于2006-2018年数据对东北地区能源型城市进行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采用熵值法对环境污染水平与产业转型程度进行赋权,进而对环境污染水平与产业转型程度体系进行构建;二是采用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分析,明晰能源型城市环境污染水平与产业转型程度之间的因果关系;三是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明晰不同驱动因素对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四是采用象限图耦合分析,明晰不同时期东北地区能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程度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协调状态,以期能及时调整较为滞后因素,达到能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环境发展协同进步,为实现东北地区能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环境水平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7年能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程度整体呈现先缓慢增长,后有所降低,最后逐步升高的趋势,从转型速度时间格局演变可以看出盘锦市、辽源市、双鸭山市转型速度波动较大,但盘锦市、双鸭山市较多处于正增长状态,而辽源市负增长状态较多,其他能源型城市转型速度变化则较为稳定,盘锦市、七台河市、双鸭山市产业转型速度较高,年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8.9%、8.2%、8.7%,辽源市较低为2%,其他城市产业转型程度较为中等,且产业转型速度较为中速,年平均增长速率在4.9%左右;2005-2017年能源型城市环境污染水平整体呈现先降低,后有所增长,最后降低的趋势,并在2016-2017年近两年达到最低值,其中抚顺市、大庆市环境污染水平相对较高,但抚顺市、大庆市年平均增长速率为负,且速率较大,表明在这两个能源型城市中,环境污染水平呈年平均降低的趋势,且降低速率较高,分别为-5.6%、-9.1%;盘锦市、辽源市环境污染水平相对较低,但年平均增长速率均为正,分别为9.3%、4.3%,表明在盘锦市和辽源市虽然近年来环境污染水平逐年降低,但之前环境污染水平增加值远远大于近年来环境污染水平降低值;其他城市环境污染水平较为中等,且年增长速率较为中速,其他环境指标时空变化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在时间格局上,除个别城市外,整体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在空间上阜新市、抚顺市、大庆市较多处于二氧化硫高排放地区;工业废水排放在时间上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空间上大庆市一直处于高排放地区,而辽源市、松原市、七台河市一直处于低排放地区;工业烟(粉)尘排放在时间上呈现降——升——降的趋势,在空间上抚顺市一直处于高排放地区,而辽源市一直处于低排放地区。(2)在10%水平下,鹤岗市、七台河市、辽源市、松原市的环境污染水平与产业转型程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在5%水平下,鹤岗市、七台河市、辽源市转型程度的提高是环境污染水平提高的原因,而环境污染水平的提高不是转型程度提高的原因;在松原市环境污染水平的提高是转型程度提高的原因,而转型程度的提高不是环境污染水平提高的原因;在10%水平下,双鸭山、七台河市、辽源市、松原市、盘锦市的环境污染水平与产业转型速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在5%水平下,七台河市产业转型速度的提高是环境污染水平提高的原因,在松原市环境污染水平的提高是产业转型速度提高的原因,而在辽源市产业转型速度的提高是环境污染水平提高的原因,环境污染水平的提高也是产业转型速度提高的原因。(3)转型程度在低分位时转型程度的提高可以抑制环境污染水平的发展,影响系数为-0.18,而在高分位时,转型程度的提高促进了环境污染水平的增长,影响系数为0.31,转型速度对综合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在低分位时为正,在中、高分位时为负,但影响效果并不显著;转型程度对工业废水排放起抑制作用,且在中、低分位时影响效果显著;转型程度、转型速度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工业烟粉尘排放的影响均不显著。(4)进一步明晰能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程度与环境污染水平间的协调性变化,耦合协调度表明:在2006-2017年失调状态中,抚顺市、辽源市、鸡西市、大庆市主要处于Ⅰ环境-转型同增失调型,其他城市则主要处于Ⅵ环境增-转型减失调型;在2014-2017年间东北地区能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与环境污染水平大多处于较为协调状态,且大多数能源型城市处于Ⅲ环境减-转型增协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