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乳腺癌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乳腺癌病人的生存期逐渐延长,乳腺癌病人的生存质量日益引起医学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已经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包括:引进的国外量表在中国使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不同治疗状态下乳腺癌病人的QOL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各种干预措施对乳腺癌病人QOL的影响等,但对保乳病人生存质量的关注和研究较少,未见连续护理干预对乳腺癌保乳病人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乳腺癌保乳病人生存质量、心理状况和患肢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实践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保乳病人的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125例行保乳手术(BCT)的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家庭护理者、病理分期和病理分型等基本资料方面和基线状况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知情同意后,两组病人均术后追踪1年。干预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1年系统的连续护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家庭及社会支持和康复干预。对照组病人接受乳腺癌常规护理。以中文版乳腺癌病人生存质量测量表(FACT-B, V4.0)、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上臂和肩关节功能自我评定量表、患肢水肿评定标准为测量评价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各指标状况以评价干预效果,并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乳腺癌保乳病人的生存质量、Zung焦虑自评、Zung抑郁自评在1年中的变化及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术后1年上臂和肩关节功能以及患肢水肿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连续护理干预能提高乳腺癌保乳病人的生存质量:两组病人生存质量的总分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得分在术后1周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和术后1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连续护理干预能改善乳腺癌保乳病人的心理状况:两组病人焦虑自评的得分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得分在术后1周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和术后1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抑郁自评的得分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得分在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和术后1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连续护理干预能改善乳腺癌保乳病人的患肢功能:两组病人术后1年上臂和肩关节自我评定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肢功能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术后1年患肢水肿发生情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水肿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连续护理模式可以提高乳腺癌保乳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改善患肢功能和病人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对乳腺癌保乳术后病人实施连续、综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病人的全面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