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建筑原材料的日益短缺,国内外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取用海水和海砂来代替淡水和河砂作为建筑材料,然而直接利用海洋资源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如何将海水、海砂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已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已经展开相关的研究,但是目前阶段性成果大多集中在海水/海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等方面,而海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中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本文拟通过凝结时间、力学强度、水化热实验,结合微观测试技术,研究了海水以及海水中主要成分NaCl和Na2SO4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水化过程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为海水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凝结时间试验发现,海水组(SW)在整体上加快了水泥在凝结期间的水化过程,且其加快效果主要在终凝阶段。通过水化热实验可知:SW和Cl-均加快水化放热过程,且SW组的促进效果大于Cl-组,表明SW对水泥水化过程的促进作用是海水中各组分的复合作用。同时发现SW主要影响水化放热过程的初始期。通过压汞实验可知:在水化时期1d-28d时,海水的掺入会降低水泥基体的总孔隙率,并且改善其内部孔隙结构,但在后期其改善效果下降。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SEM-EDS)试验可知:海水的掺入在一定程度上使水化产物的形状和尺寸发生改变,且其影响随龄期的变化有所差异。通过对抗压抗折强度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知,SW和NaCl的掺入对强度具有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主要在水化时间1d前,且NaCl对抗压强度的促进作用随Cl-掺量的增加而增大。Na2SO4(NS)对强度发展的影响在12h-1d为促进作用,促进效果在水化12h后开始下降,且其促进作用随着掺量的增加而下降,在3d-28d为抑制作用且其抑制效果随掺量的增加而上升。同时,NaCl对强度的促进作用大于Na2SO4,且结果表明海水中除了NaCl和Na2SO4仍存在影响抗压强度发展的物质。在水化时间3d后,SW组和NaCl组(NC)强度发展缓慢且强度逐渐接近纯水组(PW)。结果仍表明各试验组的强度增长主要体现在1d-3d内。X射线微计算机断层扫描试验(XCT)结果与强度试验结果一致。通过对X射线物相衍射分析试验(XRD)和综合热分析试验(TGA)结果的定量分析发现,SW和NC对Ca(OH)2(CH)生成的促进作用主要在水化时间1d前,且NC组对CH生成的促进作用随掺量的增加而提高。Na2SO4在水化4h-1d时对CH的生成起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在水化4h前最大,水化3d-28d时起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对不同水化时间间隔内的CH增量百分比进行分析,发现SW组、NC组和PW组的CH生成速度随龄期的增加而下降,水化3d后Cl-对CH含量的影响作用较小。而NS的CH生成速度在水化3d后呈上升趋势,且NS组的水化程度相比于其他试验组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SW组对CH生成的促进作用大于NC组和NS组,CH含量的发展趋势与强度增长趋势一致。